2月27日,司法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各大平台的讨论都炸了锅。
网友的反对意见主要是以下五条门槛太低,申请资格的阐述太模糊。中国不是一个移民国家,传统文化方面不能接受。很多外国人在中国已经受到了超国民待遇,这对中国人不公平。担心加入外国国籍的原中国公民进一步回国享受福利。招收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外国人,境外势力可能会渗透国内社会。
网友的顾虑都很有道理,但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一定程度的开放确实也有必要。我们怎么理性看待,怎么提出合理建议,才是当下需要做的。
我想先从我的亲身经历说起。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曾经在学校的国际处参与过语伴项目的运营,由于专业的关系也出国交流过,还在一家留学生游学公司做过兼职。
我出身于教师家庭,非常喜欢文史哲,对中国古代历史如数家珍。我接触外国人的原因,一方面是想练习外语,另一方面是想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
在山东大学语伴项目的新闻爆发之后,很多人对于高学历学生崇洋媚外的事情非常恼火,但是,我想在此客观地介绍一下留学生的真实情况。
学校组织的留学生dumpling class
我接触到的三类留学生
第一类,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态度高高在上的留学生。
我在给留学生教中文的时候,遇到过一个美国男生。他阳光开朗,成绩优秀,听课也认真。一开始我只是给他解决教材上的问题,后来我带他去国家博物馆参观,这才感觉有点不对劲。
那天正好有一群小学生也去博物馆游览,看到有一个金发碧眼的大哥哥站在那里,就很高兴地围着他拍照。其实这种情况不少见,谁看到美好的事物不想去纪念呢?再说,这就好像小朋友在动物园看到稀有品种一样,好奇而已……
然而,这个美国男生得意洋洋地告诉我,他在中国经常被人这样围观,中国人特别崇拜洋人,总是偷拍他,云云。在我解说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之后,他又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不是,当代社会的诸多黑暗,并表示美国是真正民主自由的国家。
我只能说,美国是1776年成立的,而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是你能想象的,看不起别人的文明就是你的言论自由?
他有强大的文化自信,这没有错。他想跟我探讨中外制度的差别,我也能接受。不过,这一类留学生是带着对中国的偏见过来交换的,本身已经下了定论,来到中国之后就一直保持高高在上的态度。再加上确实有些人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结果就加深了他们的看法,非常遗憾。
抱有“来中国学习还要让中国学生服务自己”观念的留学生还真不在少数。有一次,我在留学生答疑群里,看到了一个“巨婴”的美国女生。
一个成年人,行李箱放在宿舍三楼,没电梯,她就在群里找人帮忙抬箱子。我们学校的国际宿舍里有保安、保洁员、前台服务员,她找任何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非要在群里麻烦中国语伴。难道我们就得跑去她的宿舍搬行李箱吗?我们并没有这个义务。
甚至还有一个法国男生,以为中国语伴就是给他做导游的。因为他聚会总是迟到,蹦迪到第二天中午12点才醒,我们私下里喊他“水哥”,做什么事都水。说实话,带留学生参观景点是情分,不带他们去是本分。
中国学生在国外留学大多是自力更生的,我一个女生,当年左手28寸行李箱,右手24寸行李箱,背后背着大书包,都能自己好好地出国。怎么外国学生来中国,就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生活不能自理了呢?
第二类,勤奋努力并且喜欢中国的留学生。
实话说,第一类留学生还算不上洋垃圾。他们不是来长期抢占中国资源的,就跟视察似的,转了一圈就回到他们亲爱的祖国了。
而学校里,我的很多外国朋友都属于第二类,勤奋好学和他们国家的经济水平没有任何关系。不能一味地说发达国家过来的都是高高在上的,也不能一味地说亚非拉国家的都是来中国蹭吃蹭喝的。
我有一个西班牙朋友,他也喜欢跟我辩论。但是,他从来不觉得西班牙比中国优越,而是认为两国平等。我们讨论过王室、战争、制度,笔记本上留下了两个人互相科普的记录。
我们互相介绍中国和西班牙的历史
我也认识一对哥伦比亚的姐妹花,姐姐的专业是土木工程,妹妹的专业是环境工程。她们来中国学习中文,去公司实习,回到哥伦比亚后经常在广播台介绍留学中国的经历。这回疫情爆发,她们还专门发给我一个微信视频,鼓励中国人加油。
我们在讨论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的时候,真的不能过分冲动。有的外国人真心希望中国更好,如果一股脑儿的排斥,也会寒了他们的心,不利于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哥伦比亚朋友发来应援抗疫的视频
第三类,没脸没皮、游手好闲、藐视法度的留学生。
这样的人还真有,而且学校里就有不少。大家应该也听说过洋垃圾的各种新闻了,我在这里不一一列举。
这些人以亚非拉国家的男性为主,招呼中国女生是直接上来要求约会,或者要微信。凡是真的想找语伴学习中文,都不会才刚刚认识就提出这种要求。
对于山东大学一对三的语伴项目,我也想说句公道话。有的中国学生家境一般,去不了费用昂贵的培训机构,只能通过申请免费的语伴项目来练习外语,而且有学校组织作保障,这本身是无罪的。
一对多的原因,是留学生相对于中国学生毕竟还是少数,很难保证一对一的比例。我做过自己学校的中方语伴的面试官,选出一批性格外向的,有基本外语水平的学生来匹配留学生,并且匹配原则应该是同性优先,然后考虑语种。有时候僧多粥少,我们也会实行部分的“一对二”语伴,这是迫不得已的举动。
当时山大的语伴项目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异性匹配居多,这也可能是学校的女留学生太少,做不到同性匹配。二是在报名表中写了“促进异性交流”的话,引发争论。三是“一对三”比例太大了,或许学校是想让更多中国学生参与进来,但比例失衡会让人觉得双方地位差距悬殊,过于捧高外国人。
图片来自山大研究生会公众号
分析完就能知道,因为这件事情,激愤者去辱骂参加语伴项目的中国女生,把人家“一棒子打死”,非常过分。有的女生是真的想找机会学习,结果遭受了无妄之灾。
不过有一说一,网友这么激愤,很大程度也是因为看到了太多给外国人的双重待遇,对洋垃圾早有怨言,所以遇上山东大学一对三语伴项目,就变得不理智了。
对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的四个建议
话说回来,从三类留学生的情况我们就能看到,外国人来中国的目的各有不同,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
针对这回的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我认为有四点需要明确:
引进的必须是人才,而不是庸才。既要欢迎外国高精尖人才流入中国,也别忘了留住中国本土的高精尖人才。标准要严格细化,审核要详实谨慎,事后也要加强管理。第十七条是“家庭团聚需要”,第十九条是“外国人因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这些都太模糊了,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引进数量不能太多,最好限制一下规模。中国本身没有移民的传统,过多外国人长久留在中国,对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太大了。同时,中国本身人口众多,受到疫情影响,就业压力增大。这时候出现外国人来争夺国内资源,对中国公民不公平。拒绝超国民待遇,触犯法律必须平等对待。外国人来中国,就要入乡随俗,就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欢迎能为社会做贡献,对中国很友好的外国人,抵制来中国享受福利,好吃懒做,道德观念低下的洋垃圾。
对于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你有什么看法?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