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7日电(汤琪)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记者从国家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焦虑障碍患病率为4.98%,高于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调查结果。官方解释,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显著加快,公众心理压力普遍增加,导致了患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资料图:精神障碍患者与医务人员交流。张瑶 摄
何为焦虑障碍?
——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
7日上午,国家卫计委在北京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近期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进展有关情况。
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祝卓宏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焦虑障碍的表现,他表示,焦虑障碍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精神障碍,同时会伴有一些身体的表现,特别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比如有的人会出现严重的心慌、出汗、手抖,甚至出现尿频尿急、腹泻等躯体的表现。”他说。
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补充说,很多焦虑障碍的患者表现为躯体的不适,或者躯体疾病的症状,到综合医院或者其他别的躯体疾病的科室反复的就诊,但是也查不出器质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消耗了医疗服务资源,往往还造成误诊。
资料图:医务人员为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张瑶 摄
中国焦虑障碍患病率上升?
——高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调查结果
在7日的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通报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焦虑障碍患病率为4.98%,高于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调查结果。
究其原因,王斌解释,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显著加快,公众心理压力普遍增加的同时,导致了患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她还补充说,“近几十年来,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就医意愿也提高了,专业人员对精神疾病的识别能力也提升了,这些因素都有关系。”
焦虑障碍易被忽视怎么办?
——卫计委:引导公众科学对待焦虑障碍
据王斌介绍,焦虑障碍患病率较高,但易被忽视,她说,“我们面对压力的时候,总会产生一些焦虑的问题,但是这些焦虑问题如果不缓解,我们常常也意识不到它,可能会滑向焦虑障碍这样一个疾病的状态中。”
王斌说,应引导公众科学对待焦虑障碍,在日常的工作中倡导公众要有意识的关注自己的焦虑情绪,积极主动地学会一些调适情绪困扰和心理压力的方法,能够及早地缓解焦虑情绪,避免产生焦虑障碍的问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