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在别人发表观点的时候,会有很强的共鸣;有的人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者观看影视作品的时候,会有很强的代入感;有的人在看到一些流浪汉或者乞讨者的时候,会发自内心地同情他们帮助他们;有的人在看到他人经受痛苦和折磨时,会感同身受,感到痛苦和焦虑。
这些心理感受,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同理心”。
同理心被分为了四个面向:
第一种观点采择,指自发地理解他人内在感受的倾向,是很普遍的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比如今天小编和朋友一起点外卖的时候说这家的麻辣烫超级好吃,朋友马上赞同地说:“我也吃过,真心好吃,今天我们就吃这个吧!”
再比如听演讲的时候,经常感觉自己被某句话点燃了,或者讲师的一些话可能会引爆全场,都是因为我们产生了一种共鸣。
第二种被称为幻想,指想象自己是一个虚构的角色时产生的想法和行为。歌德有本著名的小说叫《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本书一经发表,在德国也是风靡一时。可是后来却被政府禁止,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德国少年在看完书后也学维特一样,拿手枪自杀。很多人在看小说或者影视作品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如果自己是某某某,或者如果自己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讲真,小编还认真想过如果自己穿越了肿么办呢【哈哈哈】。
第三种关怀,是指同情和关心痛苦的人。有的人说,现在关心和同情是越来越少了,特别是陌生人之间,可是小编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小编身边就有一些会给乞讨者买食物的朋友。其实很多人并不是没有同情和爱了,而是见过或者听说过很多负面的事情,让他们不敢去付出了。
第四种是个人痛苦感,指在紧张不安的状态下感受到焦虑和痛苦。比如看到别人被门夹了自己会惊呼“好痛!”心理学上有一个经典实验,让被试伸出一只手并用布遮挡住,同时摆出一只假手,让被试以为这是自己的手。对真假手同时进行一样的刺激,比如摸一摸,用刷子轻轻地刷,这样被试的真手能感受到刺激,同时被试的眼睛还看到假手被摸和刷。这时,拿出一个锤子锤打假手,尽管被试没有受到伤害,还是会情不自禁地缩回手。
其实同理心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能力。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理心的存在也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别人,也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但如果因为某些文艺作品或者明星的影响,而去轻生,这就完全没有考虑到那些关心自己爱自己的人了。
希望大家能正确地理解同理心,用心理学让自己变得更加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