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最近身体不太好,前两天,我约了一个当地有名气的中医,带她去看医生。
奶奶是江苏人,年轻的时候嫁给在部队服役的爷爷,背井离乡,随军南北。直到爷爷退伍供职于江西一家国企,一个家这才安顿下来。
爷爷工作很忙,加上大男子主义的性格,家里家外,四个儿子,可以说是由奶奶一手操持,一手带大,如今80多岁了,身体也大不如前。
“我们打个的士去吧。”一出门,我就拦下一辆的士,不由分说地把奶奶“塞”进车,“师傅,去中医院。”
“到中医院多少钱啊?我没零钱。”奶奶在后座蟋蟋嗦嗦地翻出一张50元张钞票,“我也没零钱找您,现在没什么人付现金了。”“不用,我微信扫。”
奶奶迟疑了一下,慢慢地收回了拿着钱的手,嘀咕着:“我们老人不会用……”
我回过头看了看奶奶,她一脸落寞的神情忽然让我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感伤:我老了以后会不会也这样?
01
有调查显示,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去现金化的前列,仅次于美国和欧元区,位列世界第三。
但如果刨去信用卡部分,只看电子支付,中国2017年的市场容量就已超过200万亿元,是同期美国的90倍。
当今,在我国,日常交易中已经有80%的交易都通过电子支付完成。
扫码扫了这么多年,恐怕没有人会想回到用钞票结账的时代。
可是,在我们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时,这样一个群体却饱受困扰。
他们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懂如何移动支付,逐渐成为了”互联网边缘人”。
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却不知不觉地给许多老年人设了一道门槛。
看到一个视频,一位白发奶奶,冒雨独自去交医保。
当她拿出现金交给工作人员时, 却以拒收现金为由遭到拒绝。“这里不收现金,要么让你亲戚帮你,要么自己在手机上支付。”
听完工作人员的话,老人无言以对,无助地四处看看,又低下头摆弄着手套,仿佛做错了事一般,佝偻着身子,呆坐在柜台前。
如果老人有亲戚帮忙,怎会独自一个冒雨来缴费?如果老人会手机支付,又怎会带着现金前来?要知道,这笔缴费对老人来说就是病痛时的一根救命稻草。
很明显,工作人员提供的两种方式,老人都做不到。
家家都有老人,不知说这话的工作人员有没有想过,如果自己家的老人遭到如此刁难,会作何感想?
孔子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这句老话看似教人品德高尚,尊老爱幼,实则也是为自己着想,人人遵守社会公德,善待了别人家的老人,自己家的老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善待。
再说句自私的话,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今天的刁难也会成为我们明天的遭遇,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将来的自己。
02
想起我婆婆说过的一个事。
菜场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有一个卖菜的老头,他卖的东西都是自家地里种的,春天卖菜秧,夏天卖黄瓜、小白菜,冬天卖红薯,有时还会卖一些自家鸡生的蛋。
老人卖得不贵,应季的菜还新鲜,常去菜场的人都爱跟他买。
为了顺应市场需要,老人还摆出了一张微信二维码,这下好了,每次买菜可以扫码,不用收现金,也多免去了找零麻烦,还省得收错钱。
可是,后来,老人忽然一个多月没来菜场卖菜了,直到最近,婆婆才重新见到老人。
婆婆以前老人病了一段时间,一问才知道,原来,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那张二维码是儿子的微信,微信收钱后,儿子也不给老人,老人一气之下就不出来卖菜了。
老人没有收入,前几年拿出积蓄靠政策买了一份社保,如果不种些菜卖,低微的收入难以支撑生活开支和医疗费用。
不得已,老人又出来卖菜,但他走回老路,只收现金。
“出门还是要带些现金,遇到不会用手机支付的老人,给现金就是给帮助。”婆婆感慨地说。
有人说,年轻人的世界是彩色的,而老人的世界则是黑白的。
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是他们的错,不要欺负那些被社会淘汰掉的老年人,多一点耐心和理解,慰藉他们的恐慌。
今天欺负他们,明天遭到欺负的就会是我们自己。
著名老年病学家路易斯·阿伦森曾经说过:
“我们如何对待长辈,既决定了老年人的现在,也决定了未老先衰者的未来。”
让世界变得更善良,是对当下老人的善待,也是对自身未来的期许。
03
据调查,中国大约有13%居民主要通过现金进行支付,而这13%的居民基本上是老人。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就规范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有关事项公告,强调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每个人都有选择适合自己支付方式的权利,不管老人选择传统支付还是移动支付,商家和社会都应给予充分尊重,不应强人所难,而应尽可能地提供便利帮他们完成支付。
科技给生活极大的便利是好事,但不应成为阻碍老年人生活的门槛。
我们为妈妈们设置母婴室,为残疾人提供专用通道,为什么不能为不会手机支付的老人提供专属服务?
时代越走越快,老人越走越慢。别让时代的进步成为3亿老年人的痛。
当今社会老龄化日益加剧,当我们老去的一天,是否会被时代抛弃也未可知。
所以,请关爱和温暖这个不会手机支付的群体,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不要放弃他们,多一点耐心去帮助他们。
过两天就跨年了,届时,我要为3亿老人许一个愿望:
2021年,愿所有人出门都带现金,愿所有老人都能得到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