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三点,快速摆脱拖延症

#王建国 我是天生的废物# 王建国在《脱口秀大会》中的段子太真实了!“我是天生的废物,但我不想当废物”,“要是想准备好迎接新的一天,至少要花费三天”,这个段子句句扎心,因为我们从他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拖延。

说起拖延症,真的是最令人头疼的了,每次斩钉截铁告诉自己,这次我一定要如何如何,却一次次拖延,直到放弃。

会议报告明天就要上交了,今天晚上还在熬夜追剧;快开学了,暑假作业还没做;想要健身跑步,今天下雨、明天不宜出门等理由不停安慰自己;想要学一门外语,学一门手艺,一推再推,最后热情全被耗尽了。

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战拖协会”,“拖延症互助群”,你大概可以想到拖延多么令人烦恼了。

那我们为什么会拖延呢?我总结了三个原因。

    因为担心自己做不好,自己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参加一个演讲比赛,会因为认为自己没有做好准备而放弃参赛。任务难度过大,或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做,难以入手让我们拖延。自己本身没有兴趣,比如枯燥的数学作业。懒,比如健身,读书等需要时间去累计来提升自己的事物。

我们总是把任务一拖再拖,到最后草草收场,完成质量不好的同时,自己内心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惭愧自责的,一旦自责就容易引发焦虑,最严重的可能会抑郁。

所以摆脱拖延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如何摆脱呢?

提升自己的内在驱动力

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时,大脑都会自动判断这件事的难度指数,趋利避害,放弃不利于自己的是我们的天性。

这就是阻力和动力。

阻力就是我们要做这一件事要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行动,失败成本,机会成本等;动力就是推动我们身体去执行的因素。

当阻力大于动力的时候,我们自然会选择搁置这件事。尽量找到自己做这件事的好处可以很好的提高动力。

比如你想学一门外语,由于自学,难度很大,起点很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时候,你把掌握一门外语之后的好处列举出来,首先自然是出国旅行会少很多交流障碍,其次对于找工作也很有帮助,这提升了你的竞争力。如果不学,就没有这些好处,或者给自己未来道路增添了阻碍。

动力大于阻力,我们就会驱动自己去做这件事。

简化执行路径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一天早晨,你准备去晨跑,发现自己需要找到一双合适的跑鞋,舒适透气的衣服,还要考虑要不要带耳机的问题。一想到这些,你自己就不耐烦了,就跑个步,还要这么繁琐。

繁琐的完成路径也是劝退我们的一大原因。

我们可以在有想做的事的念头时,不妨先准备好前序工作,一切收拾妥当。在想做的的时候,很方便的就能做了,你的内心会有一种很舒畅的感觉,自然也会接着坚持做这件事。

走到门口,一套完整的跑步准备整齐放在哪里,立马穿上就去跑步,你可以坚持的更久,你可以试一试,会有出乎意料的惊喜。

立马就做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很有趣的效应:契可尼效应,即人们对于未完成的事物总有一种执念。

当你有了想做的事,比如明天要交的报告,立马就去做,一旦开头了,你就有想要做完的欲望,如果停下来不做了 ,你还会惦记着这个任务。

当你着手这个任务的时候,这时候你的想法会变成“快速完成”还是“高质量完成”。区别于未开始前的“什么时候做” 前者在考虑这个事物本身,后者在不断权衡,做准备。

填充目标跟从零开始在我们的心理上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有时候,我们的拖延只是缺少一个开始的勇气。

告别拖延需要挑战自己,花费时间,与自己做斗争,这个过程很痛苦,但当你能够自律做好每一件事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欢迎关注,眼下是春天,持续输出优质文章。

免责声明: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页面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