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儿子上厕所,他站在门口很磨蹭,我说为什么还不进去?他说害怕。
我问怕什么?他说怕鬼。
他从来没有见过鬼长什么样,只是觉得害怕,因为他听人说鬼很可怕。
即便你告诉他世界上没鬼,甚至用科学理论来说明,也没法消除他的害怕,因为在这种情景下,这并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他的害怕是由于一种观念和情景引起的。
这种现象,我把它叫做“无知有畏”,就是对不知道的东西,受别人说害怕的影响,自己会跟着觉得害怕。这就是为什么有“心里有鬼”这种说法的原因。
还有一种场景:
你在等坐电梯,电梯门一开,你发现里面是某个领导,你会硬着头皮上去,还是扭头就走?
滴滴总裁柳青发微博说:
在公司坐电梯的时候,好几次遇到要进来的同学,一抬头看到我在里面,扭头就走,还有成弹射状跳出去的。但是不久前在公司二号楼遇到这位小哥哥,看到我在电梯里,还是十分自在且兴致勃勃地跟同伴讲故事。搞得我很开心,觉得自己人气上升了。
忍不住(和蔼可亲的)问他:“你是哪个部门的,叫什么名字啊?” 小哥哥一脸蒙圈问我:“您哪位?”原来他是第一天上班,不认识我……于是我俩合影留念。
柳总这个问题提的好,这位小哥明显是“无知者无畏”,估计等他知道了跟自己乘电梯的是谁,表现的就没那么自然了。
其实在员工心目中,领导就是老虎,哪怕是母老虎。
柳总的本家写过一篇文章叫《黔之驴》,说的是古时候贵州没有驴,有人就运过去一只,发觉没什么用处,就放到山下丢掉了。老虎观察到这头驴子的模样和叫声吓跑了,后来发现驴子徒有其表,除了会踢没什么可怕的。
老虎于是扑上去,“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我不知道柳总的意思是否表明,新员工其实就是那只无畏的驴子。
不过无知者无畏的例子还真不少。
某物业监控摄像头拍到对面18楼的天台上,有两个身穿校服、看上去只有十几岁的孩子,在两栋楼天台之间跳来跳去。
看到这一幕,很多人都吓坏了,替这两孩子捏一把汗。所幸的是,有人及时地在业主群里通知了管理处,把孩子接走了。
孩子觉得好玩的东西,大人们却吓死了,因为意识到这种事情的危险性。
当然,这两个在楼顶上跳来跳去的孩子,有可能是无知者无畏,也有可能是“天生不怕”,即在基因里没有遗传这种害怕的感觉。当然,有一种天生不怕是某一块脑神经受损了,据说有个老外做了个手术,破坏了某个脑神经区域,结果这个人做完手术以后,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害怕了。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他让10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都成功地穿了过去。
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黄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子内的一切,都惊出一身冷汗。这间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十几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小木桥上走过去的。
心理学家问题:“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没有人回答。
过了很久,有3个胆大的站了出来。
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许多;另一个颤巍巍地踏上小木桥,走到一半时,竟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第三个刚走几步就一下子趴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动半步。
心理学家又打开房内的另外9盏灯,灯光把房里照得如同白昼。这时,人们看见小木桥下方装有一张安全网,只由于网线颜色极浅,他们刚才根本没有看见。
研究表明,恐惧是先天遗传,是写到基因里去的,比方说怕高、怕蛇,这些恐惧帮助人类祖先远离危险,降低死亡率。者说明恐惧是基于生存需要的,简直就是恐惧有理!
我们家的狗,小时候带回来还不到一个月,我老婆担心它会不会从五楼阳台的空隙上摔下去,于是就把它逮到阳台上往下看,结果小狗匍匐在地,四肢紧张,死命的往后退,这说明它感受到了高度和危险。
这就是“有知有畏”,狗犹如此,人何以堪!
一个人的认知和成长,遵循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知有畏”,第二阶段是“无知无畏“,第三阶段“有知有畏”,第四个阶段是“有知无畏”。
多数人只到达了前三个阶段,只有极少数人到达了第四个阶段。
对人类而言,未知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它激发了人类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人前赴后继的探索和探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实际上人类的进步也正是基于此,如同人类驯化火、驯化野兽,如同攀登珠峰,挑战一个又一个人类的极限。
所以,减少焦虑和恐惧的根本办法,就是要相信专业,探索未知,用科学方法练好本领,这才是长效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