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抚松县仙人桥镇粮山村小学。
上午10点,李成英老师走进教室。讲台下坐着两名学生,早已翻开书本,眼巴巴等着老师开始讲课。这节课是科学课,李成英先带学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然后开始讲新内容:水的三态变化。
“我们平时看到的水是什么样子的?是可以流动的对不对?这种形态叫什么?”在李成英的耐心引导下,两名学生陆续说出:“是液态!”
李成英又问:“冬天下雪了特别冷,要穿厚衣服,你们还能去小河里摸鱼吗?”“不能!”两名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道。
“那这时候的水变成什么形态了?”“固态!”
“为什么水会变成固态同学们知道吗?”李成英话音刚落,一名男同学大声抢答:“因为天冷了,水被冻住了。”
李成英竖起大拇指,随后又问:“那在什么情况下水会被冻住成为固态呢?”另外一名女同学小声回答:“在零度以下。”话音刚落,李成英笑着鼓励她:“你回答得很对呀,下次要主动大声地发言,让老师听到你的声音。”这名女同学腼腆地笑着点了点头。
虽然只有两名学生,但是李成英讲得很认真,语气抑扬顿挫,十分吸引人。两名学生听得也很入神,时不时在书本上记下老师讲的要点。
李成英走下讲台,指导两名学生写课后习题。“字要写得工整,一笔一划写在格子里。”“再仔细看看这里写的对吗?应该是什么态?”安静的教室里响起写字的沙沙声……
10点40分,下课铃声响起,下一节是英语课,由学校外聘的张建芹上课,李成英可以稍稍休息一下了。
在粮山村小学,正式的老师只有李成英和丈夫刘太亮,二人从1987年来到粮山村小学后就一直教书直到今天,已经坚守了32年。现在学校有两个班级,一个是学前班,只有一名学生,由刘太亮带班上课;另一个就是李成英教的三年级,有两名学生,整个学校共有三名学生。
刘太亮老师带学前班孩子做益智游戏
“以前学生稍稍多一些,像上个世纪90年代,最多的时候有35个学生,近几年村里很多人都搬走了,还有不少孩子投奔在外打工的父母去了别的地方,加上我们刚送走一届毕业班,所以现在学校就这三个学生。”据刘太亮介绍,村里一共有80多户人家,但是实际住在村里的都不到一半。
在教师办公室里,墙上张贴的课程表上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主科外,还有科学、音乐、美术、品德等科目,课程种类齐全。“我们三个老师都是一个人教好几门课程,各有侧重。”刘太亮说道。
中午11点半,上午的课程告一段落,夫妻二人匆匆赶回家,李成英进屋就直奔厨房,拿出西红柿洗净切块,切点葱花,打几个鸡蛋,热锅倒油开始做蛋汤。翻炒几下之后,香味就传了出来。李成英麻利地往锅里倒了些热水,然后收拾锅碗瓢盆,准备碗筷。几分钟过后,蛋汤出锅,李成英开始煮挂面。前后只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夫妻二人的午餐就做好了。
李成英在准备午餐
“我俩中午吃得都比较简单,基本都是煮点面条,糊弄一口就完事儿了,吃完了去炕上休息一会,十二点半左右就去学校了。”
学生每天早上上课的时间是八点,但是刘太亮五点多就会起床,“我去收拾家里的小园子,种了点菜,平时我们基本就吃自己种的菜。”在刘太亮去打理菜地时,李成英也会起床做早餐,七点多就要赶到学校,打开教室门等着学生来上学,顺便准备当天要上的课程。“冬天来得更早,得提前烧好炉子让教室温度升上来,要不屋里太冷了,学生没法上来上课。”
不过今年冬天夫妻二人就不用担心教室里冷了,教室里新安装了电暖器,十分方便。
“这两年可真是享福喽!”李老师笑着说,“以前的校舍不仅破旧,周围还都是林子,我自己一个人都不敢带学生待在那儿。附近还有蛇,我又是最怕蛇的,来回上下班我都让刘老师走前边,我跟在后边,就怕碰见蛇。有一次我自己走,出了学校没多远就看见路上有一条蛇横在那,当时也没有手机不能打电话找人来帮忙,我只好往回跑。后来大家都知道了,都说李老师只要一跑,就肯定是看着蛇了。”
粮山村小学之前的校舍还依然保留着,但是已经破旧不堪。老校舍在村子外的一个小山坡上,四周是茂密的松树林。透过门窗还能看见教室中间取暖的火炉、墙上张贴的拼音表。刘太亮介绍:“这个校舍是粮山村小学自1975年成立后的第三个校舍,建于1987年,一直用了二十多年,后来实在是年头久了房子质量不好,有安全隐患,才在2015年时建了现在的校舍。”
现在的校舍可以说是村里最好的房子。教室里宽敞明亮,有电脑、电子琴、无线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老师会教孩子们使用电脑,教孩子们打字,让他们在电脑上打出自己写的作文,或者上网查一些资料。但是,夫妻二人还是习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李成英说:“因为我们这里孩子少,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比较好,可以一对一和孩子沟通,时刻掌握孩子的学习状态。”
然而即便村小的教学条件越来越好,这里仍然无法吸引新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扎根落户。
刘太亮坦言,这么多年夫妻二人也不是没动过离开粮山村去县里的念头,但是故土难离,他们也十分舍不得村里的这些孩子,虽然儿孙已经定居在县城,二人还是一直留守到现在。“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三十多年就过去了,我明年就要退休了。”言语之间,李成英有些不舍。刘太亮笑着对妻子说:“我还有六年退休,等我这六年教完了,咱俩就算彻底完成任务了。”
在刘太亮和李成英心中,最令他们自豪的就是自己教过的学生。“虽然村小的物质条件无法和县里、城市里比,但是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就算去县里也是拔尖的,我们这些孩子都特别优秀,我对孩子们有信心。”李成英满脸骄傲地说,“2015年有一个学生叫安丰堉,当时她念四年级,因为她的父母和姐姐都在抚松县,所以她也过去了。去到抚松县实验小学后,她第一次月考就考了班级第三名,还把当时的喜报拍照用微信发给我了。第二年她就当上了班长,老师特别认可她。”
提起自己多年前教过的学生,李成英如数家珍:“我2006年带的毕业班一共有8名学生,后来有6名学生都考上了抚松县一中的统招生,那可是县重点高中。我以前教过的不少学生,都考上了大学,已经毕业参加工作。还有考上特岗教师的也回到乡镇当老师,投身乡村教育,我们都觉得特别欣慰,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刘太亮、李成英、张建芹和三个学生。
只有三个学生,为什么不把粮山村小学合并到中心校里?西岗村中心校校长秦宝福给出了答案。
”粮山村的地理位置很特殊,海拔高路不好走,一到冬天下雪了路都封了,校车根本开不上去,没法接送孩子上学。另外乡村教育就是这样,只要还有一个学生需要上课,我们的老师就会一直坚持到最后。“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于悦 王文辉 实习生 郭书宏
编辑: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