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医战疫②丨隔离病房里的“冷”与“热”

隔离病房

是医院最为重要的防控战场

更是离看不见的“敌人”

新冠病毒肺炎最近的地方

邵逸夫医院一线的白衣天使们

很多也是第一次踏入这样的战场

从前期的窒息紧张到后来的平静勇武

读懂这里,也便读懂了医者

今天,我们将视角聚焦隔离病房

直面这里发生的一切

这是一个略显平静的战场。周遭的环境与潜在的感染风险一样,都静悄悄的。但这里的医护人员,却澎湃依旧。

+

这是呼吸内科医生韩成,这段时间,由他负责管理隔离病房收治的确诊或疑似病例,进行咽拭子采集、谈话签字、开医嘱等工作。这是上身只穿一件薄薄半袖的他,脱掉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的瞬间。一次次流淌不止的汗水,是这个冬日里,最特别的勋章。

这是除夕夜当晚,隔离病房值班的徐虹霞、高燕妮、王唯、黄燕萍。手写了“新年快乐”送给隔离病房的病人们,也送给不能团聚的家人和朋友。隔着玻璃,病人感动地向她们竖起大拇指。为了不让病房里的患者孤单,还特意为他们准备了水果、零食,还有书。

这是92年出生的护士张伊丽,在克服内心的恐惧后,脚步坚定地走进隔离区,背对着同事举起了“V”字。姑娘,你坚毅逆行的背影,令人心疼。

这是俞雅,95后,是2019届新护士。在护士长发出驰援隔离病房工作时,第一个踊跃报名。曾是军人的爸爸对她说:“现在是最需要你的时候,我们支持你。”当柔弱美丽的姑娘变成战士,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春天很快会来。

身上每寸皮肤都由2层防护用品护着

他们从忐忑到坦然

为了收治疑似新冠肺炎患者,邵逸夫医院在两院区分别开设了隔离病区。病房内收治的病人都是单间隔离,确诊后,病人将被送往定点救治医院。目前,隔离病房内共有来自呼吸科、普外科、发热门诊等不同临床科室的12名一线医护人员。

隔离病房的排班每个班十二小时,有六小时在隔离区内,六小时在隔离区外协助。医护人员下班也都睡在医院,与家人进行隔离。

进入隔离病房的一线医护人员,特别是女孩子,许多都是第一次进来,他们从刚开始的些许忐忑,很快变得坦然、勇敢。

邵逸夫医院隔离病区划分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等。进入隔离区域前,医院院感科专职人员第一时间对护士进行指导,护士长徐虹霞会密切注视着每位医护人员的防护是否到位,且需要防护监督员确认防护措施无误后才能进入。

从清洁区到半污染区,即进入护士站,要穿两层衣服。里面是工作服,特殊时期,医院给护士们换成了洗手服;外面佩戴N95口罩、帽子、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还有鞋套和手套。

从半污染区进入污染区,即进入病房,还需穿上防护服(连体连帽)、护目镜,同时还会再戴一层手套和一副鞋套。

“身上的每寸皮肤都必须由2层防护用品护着。”这是标准,更是对一线医护人员负责。

跟确诊患者“面对面”时还是有点慌张

90后的她由惧怕到主动

普外科护士黄燕萍和张伊丽是最先进入到隔离病房的一线护士。

黄燕萍颇为淡定,也是第一个进入隔离区的护士。她说,最初的勇气,来自于医院精细到位的防护流程。

虽然心里一直保持着轻松,可当黄燕萍第一次面对着3位确诊病人,要为他们抽血和血气的时候,她还是有些慌张。

穿着一层层的防护用品进入病房,黄燕萍猫着腰、低着头准备从一位女性患者腹股沟区域抽血,可刚准备下针,由于穿得较为笨拙,且呼吸加速,佩戴的眼镜和护目镜被哈气糊住,视线模糊了。

戴着两层手套的手,也让原本非常娴熟的动作,显得有些笨拙,外加怕血液喷溅而出,黄燕萍第一次为确诊患者抽血的整个过程并不顺利。

最终,她不断给自己打气,克服了慌张和身体的僵硬,顺利完成抽血采血。

黄燕萍白班下班后自动与家人隔离。

她家中有两个女儿,在她自动隔离期间,两岁的小女儿发高烧,被诊断为甲流,爱人承担起照顾的重任。

没休息两天,黄燕萍还是决定继续回到岗位。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哪怕伴随着孤单和思念。”黄燕萍说。

而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92年出生的张伊丽是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的,她内心十分惧怕,一遍遍问护士长“要不要紧”“防护到不到位”,同事们围着她、安慰她、抱着她给她打气。

当看到前辈黄燕萍从容走进隔离区后,她有些淡定了。在进入到半污染区的时候,同事帮她拍下一张背影,她比划着“V”字,不断突破着自己内心的恐慌和焦虑。

“仿佛这些孩子们都瞬间长大了。”护士长徐虹霞心疼地说,最近,科室在安排第二轮值班人员,张伊丽又主动报名参加,这种柔弱肩膀扛起巨大责任的力量让大家一次次感动着。

冷如冰窖的夜里他们用两个油汀度过

她说“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年二十九这晚,是护士王唯进入隔离病房的第一个夜班。她也是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的夜班护士。

“上班前紧张又害怕”王唯回忆说,当天晚上7点,护士长还没有下班,特意等着她,跟她再三叮嘱注意事项。

“我当时穿上一层层防护用品,戴着N95口罩,时间一长就会喘,就这样一直与紧张抗拒着。”

由于是隔离病区,中央空调不能打开,且空气需要充分流通,走廊的窗户要一直敞开着。

这里入住的病人较少,且不能有家属探视,夜间的走廊空荡荡的。

除夕前后的杭城夜间,温度时常在5℃以下,虽然穿了两层隔离服,但王唯和其他同事一样,里面也只穿了件薄薄的工作衣,外面出于防护的要求,也不能披上棉袄或羽绒服。

“当后半夜的风呼呼吹进来,那种孤独感和寒冷感又增加了几分。”王唯说,最要命的是,为了减少穿脱防护服,有些夜班护士用上了尿不湿,这更加剧了夜间的湿冷。

为了让值班人员晚上暖和点,医院为一线的医护人员在护士站配备了两个油汀取暖,在生活上时刻关照他们的诉求。

夜班护士宋秋英

第二天早上,交接班时,王唯跟白班同事一起进去抽血。此时的她因长时间被防护服紧绷着,可能身体有些僵硬,在给病人抽血的时候,她的手一直在抖,不得不给病人再扎了一针。

第一次的慌乱,也很快就翻篇了,王唯非常快地进入到工作状态,而同事间的支持、各部门间的配合,也让她觉得这个冬天变得没那么寒冷。

“清洁区由保安24小时值班,如有特殊情况,第一时间就能赶到现场,提供保障;发热门诊的同事早早告诉我该怎么处理病人;护理部、食堂、后勤、保洁等都为一线防疫战提供了重要保障。”王唯说。

其实,隔离病房值班的一线工作者都比较年轻,家中孩子都尚小。一方面,他们面临着持续不断的与家人分离的焦虑,另外,隔离病房相对独立空旷安静的空间,更加重了暗夜里的孤独感。

为了关照隔离病房一线员工的内心世界,医院会时时对他们进行心理量表测试,对那些心理较为脆弱的员工进行个性化的咨询与交流,时刻保障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第一个夜班上完后,王唯就收到了来自家人、领导、同事发来的微信,叮嘱她一定要做好防护,给她鼓励和安慰。

“看着接班同事坚毅的眼神,我感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王唯说。

致敬每一位

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鏖战的邵医人!

免责声明: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页面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