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余
在十二生肖中,我对“牛”情有独钟,因为我欣赏并认同着国画大师李可染对牛的感悟:“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强;吃草挤奶,终生劳瘁事务而不居功。纯良温驯,时而强强。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
牛是人类的伙伴,更是庄户人家的命根子。原先我家住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山高沟深,道路难行,没有牛出力拉车,粪土运不出去,庄稼收不回来,日子过得很艰辛。爷爷为改变家庭处境,把心思放在了养牛上。当时家里穷,没有钱买牛,只好到亲戚家赊下一头小母牛。爷爷割草,奶奶喂养,小母牛一天天长大,怀胎,生牛,再怀胎,再生牛,七八年就繁殖了十几头牛,留下使役的,卖出大多数,置地十余亩。有了牛耕地、运输、拉磨,小日子越过越富裕。山沟里条件差,找对象难,父亲兄弟三人找媳妇更是不容易,可爷爷处世灵活,每当相亲的来到俺家,他都把大牛、小牛拴到显眼处,当着人家的面夸个不停,本意就是说俺家的日子过得厚实,有奔头。这一招果真管用,每次都赢得亲家信任,因此父亲三人都是适龄成亲,生儿育女。村里人都夸爷爷有眼光,把“牛郎”请到家里,显了神灵。
受爷爷的影响,父亲对牛热爱有加。上世纪50年代,大集体把各家各户的牛都集中在一个棚子喂养,选饲养员是大伙心上的事。父亲强壮、勤快、心细,又对牛马经略知一二,因此被大伙看中,高票当选。父亲上任后,对待牛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依据每头牛的长相、习性,起了“大青头”、“双扒角”、“独角龙”、“梨花叉”、“穿心白”等昵称,每天对号呼叫,时间一长,牛自觉认同,跟父亲有了无声的交流。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牛和牛之间有合得来的,也有不对脾气的,不合群的时不时就使性子,耍脾气,扛膀子。父亲细细观察后,就把合得来的拴到一个槽上,把不对脾气的分到另一个槽上。牛在棚里吃喝拉睡,易脏变臭。父亲就靠勤打扫、勤垫圈,让牛生活得干净舒适。夏天炎热,就开窗通风,泼水降温;晚上蚊子多,就点燃柴草,把蚊子熏跑;冬天寒冷,就早早堵窗户,挂草帘,遮风避雪;遇上特冷天,就在棚内生火增温,驱逐寒气。俗话说,牛是草膘料力水精神,父亲喂起牛来特别精心,铡得草又短又细,捞得草干干净净,炒得料香甜可口,磨得料粗细均匀,添草加料不多不少,放盐饮牛不咸不淡。如果发现哪头牛食欲不振,上火流泪,腹胀拉稀,就挑选食草,对症调养,让其恢复健康。有一天,母牛产下一头小牛,父亲喜得合不拢嘴。可惜正是枯草季节,大牛迟迟产不下奶,小牛饿得哞哞直叫,没有办法,父亲瞒着待产母亲,将坐月子的小米熬给了牛喝,事后母亲知道父亲是好心,并没有埋怨他。
父亲与牛为伴10多年,对牛产生了特殊感情。有一年秋天,一位社员掌鞭耕地,为了赶进度,太阳西斜才卸套,而且打得牛身上鞭痕累累,裸露血迹。父亲一见,头顶上就冒了火,怒斥他使牛太狠,丧良心,没人味。这位社员毫不示弱,强词夺理,说是为了集体,不得已而为之。父亲一气之下,卷起铺盖回了家。队长知道后,肯定了父亲的爱牛护牛心情,批评了那位社员的错误。那位社员知错后,向父亲赔礼道歉,亲自将父亲的铺盖卷扛回了原处。
在一棚牛中,父亲特别偏爱一头鲁西黄牛,这牛长得身体浑圆,四蹄粗壮,头部前伸,锁骨上凸,双目圆睁,造型传神;它具有独特的灵性,听到掌鞭的呼叫,能迅速执行口令,左右转弯,前走后倒,准确到位;它力气大,耐性强,速度快,耕地领墒、拉车驾辕,担当重任。可惜日月如梭,那头牛随着时间的更迭衰老得掉了牙、瘸了腿、瞎了眼,连尾巴也翘不起来了。队长报请畜牧部门批准,决定结束其生命,用肉体向人类作出最后贡献。临终那天,父亲给它刷洗了全身,摘下鼻具,挑选精料、绿草让它饱餐了一顿。临上路,为其烧纸燃香祈祷。那一天,父亲心疼得蒙头大睡,不思饮食。
我对牛更是情深谊长,感恩不尽。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改革,家里分到了4亩沟通地,5亩山坡地,自种自收,交上集体的,剩余都是自家的,新的生产方式老百姓无不拍手叫好。可是在我家曾一度遇到麻烦,家里6口人,上有年老的父亲,下有三个上学的孩子,我在县城工作,一揽子农活就落在身体柔弱的妻子身上,我只能靠节假日、星期天帮帮忙。由于土地多,劳力少,种起地来顾此失彼,违误农时,土地撂荒,庄稼歉收。我想这样过下去不行,必须请个“帮手”。索性花800多元到集贸市场上买了一头毛色闪亮、膘肥体壮、牙口适中、农活全面的黄犍子牛。牵回家来用它耕地、拉粪、运庄稼,使用自如,得心应手。有一件事我终身不会忘记。一年麦收时节,到沟底下拉麦子,装了高高的一地排车,拉到沟崖的中间,不料外轮压疵了路辙,眼看车就要倾翻倒沟下去,危急时刻,我高喊“驾、驾、驾”三声!那牛像是意识到情况紧急。头一仰,脖子一伸,锁骨一犟,尾巴一翘,四蹄抓地,腾空跃起,一气就把车拉到沟上,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事后,我称这头牛是“救命牛”。1992年,我全家农转非,地不种了,牛不用了,屠宰场的老板要出高价买牛,我哪能舍得,于是婉言谢绝,无偿送给亲戚家,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呵护它。
李庆余,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人,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文联党组书记。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当代文学院院务委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济南市新闻摄影协会理事。50多年来,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文学、文艺和新闻作品2000多篇,200多万字,著有《真情集》《春秋记忆》《悠悠乡情》《流年碎笔》。
壹点号李庆余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