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今天上午锣鼓声中送上的这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四邻八舍的乡亲不会知道他是功勋卓著的“人民功臣”。
是的,谁也没有想到,一辈子在农村的应隆滚,有着戎装怒马、征战沙场的激情岁月。教科书上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滇西剿匪,他都参与了作战,还战功赫赫:特功一次、甲功两次、物质奖励三次,是他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的荣光。
战争结束,高光褪去。1954年27岁的应隆滚收起军功章,复员回到越溪老家,65年来他鲜少提及过去打仗的事情。
“我和他做了四五十年的邻居,不知道他是‘人民功臣’,他身上没啥特殊,他这个人做人做事就一条:一辈子听党的话,党让干啥就干啥。”宁海县越溪乡七市村原村支书应可尧说。
这枚纪念章,92岁老人吃饭午睡舍不得摘
记者驱车赶到越溪七市村,应隆滚家门口挂着“光荣之家”。应隆滚的入党时间是1949年12月16日,党龄和共和国同岁。
他躺在床上听《沙家浜》,胸前挂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吃饭午睡他一直戴着,舍不得摘。
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革命军人颁发的纪念奖章。记者了解到,应隆滚是目前宁海县唯一一个荣获“特等功臣”称号的老兵,这个称号在宁波市退伍军人中也不多见。
应隆滚92岁,除了耳朵有点背,记忆力下降,他精神矍铄,身体还算硬朗,不用人搀扶,拄着拐杖上下两层楼,不带喘的。
因为五六年前的车祸,老人家的记忆力衰退得厉害,过去的事情在他脑海中成了一块块拼图,七零八碎。记者和他交流,试图拼起一副完整的人生画卷,但困难重重。
他的青春燃爆了击中土匪头目被授“人民功臣”奖
记者查阅了县、乡两级档案,采访宁海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和乡邻,粗浅勾勒了他的人生轨迹。
应隆滚是苦孩子出生,八九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他到地主家放牛。1947年19岁的应隆滚被抓了壮丁,编入国民党军第77师,成为一名轻机枪手。1948年11月,应隆滚在徐州战斗时起义,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编入第二野战军第14军122团炮营。随后,他跟随部队转战大江南北,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和滇西剿匪等战斗。
由于在各次战斗中表现优异,1949年12月16日,应隆滚在广西武鸣入党。
在滇西剿匪中,应隆滚击中了土匪头目,在1950年被14军军长李成芳,政治主任朱佩瑄颁发“人民功臣奖”,也就是“特等功臣”奖。
1950年12月9日、1953年8月1日,第二野战军、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邓小平还给应隆滚签发了西南军区革命军人家属优待证明书和革命军人证明书。
深藏功与名回乡当农民有光不要沾,吃亏头一个
1954年应隆滚复员回乡,这些奖状连同“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等能证明他军功赫赫的所有资料,都被他收起来压到箱子底。
回乡干啥?应隆滚提了“要求”。
组织上本来安排他到县政府农林科工作。工作3个月后他就提出,不要舒舒服服坐办公室,要回到最艰苦的农村去工作,组织上同意了他的要求。他回到老家越溪七市村,30多年里,他先后干过食堂主任、治保主任、调解委员,无论身处何职,他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职责,能沾光的他不碰,吃亏却是头一个。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困难时期,村里人吃糠度日,我爸当食堂主任,手里偶尔有点米,旁人劝他先给自己儿子吃,我爸怼回去说‘自己儿子可怜就要喝粥,别人孩子怎么办?’”应隆滚的大儿子应飞永(下图右)对老父亲又敬佩又无奈。
“我19岁,村里修水库,偷跑到县城玩,回来老爸一顿臭骂,说作为党员家属,丢人。”
“后来到城里打工,地撂荒了,他给我讲‘三农’,把我从县城揪回来干完农活,再去上班。”
经历过战火洗礼他对党和国家爱得深沉
儿子应飞永说,因为老爸是共产党员,他们一家不打折扣执行党的政策。
“我嫌农活太累,他说,淮海战役晚上打仗白天休息,在地上铺点草倒头就睡;在云南腾冲剿匪,一个炮弹过来,视察阵地的教导员就在他旁边牺牲,哪一个不累?哪一个不要命?”
“我们兄弟两个,姐妹五人,日子很苦,我父亲总是乐呵呵的,他常说,比起牺牲的战友,现在的生活非常好了,不能给组织要求太多,不能给党添麻烦。”
……
应飞永说,父亲偶尔讲起打仗的事,但立功受奖从没听说过,也没看到过。直到今年8月份,宁海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回头看”工作时,家人才知道他是 “深藏功与名”的老兵。在乡里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档案里,记录着他立功受奖的情况:特等功臣一次、甲功二次、物质奖三次。
“我们在一起工作那么多年,他为人做事公道正派,难事急事冲在前面,知道他是个老党员打过仗,但从没听他说过立过功。”应可尧告诉记者。
他的二子五女7个孩子,不是在工厂打工就是在地里干活,他现在每月享受国家给予退伍老兵的2000余元补助,没有其他收入。“现在的生活很好了,不能再要求太多。”应隆滚说。
(来源: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