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大会。市委书记李强作了重要讲话,强调上海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把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全力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发展环境,加快形成优环境、抓投资、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营商环境已经日益上升为国家软实力和国家形象的重大标志,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命运及前途。优化营商环境因而成为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提升综合实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与必由之路。
从思想作风的源头上发力,增强干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
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方面,只有各级干部在思想作风的源头上始终锚定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最根本最核心的立足点,真正做到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自觉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指南为标杆,在加强市场主体保护、优化市场环境、完善政务服务、创新监管执法、强化法治保障上下更大功夫,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目标才能从源头治理上真正实现。
落实在理念更新上。优化营商环境要树立新理念、明确新思路,绝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一要创新理念。凡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不相适应的,就是需要着力改进的地方。各级干部都要创造性地把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当作思维习惯、成为作风常态,对标先进地区,善于取长补短,把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二要创新方法。聚焦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应当突出抓纲带目,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善于突破带动全局。坚持精准施策、分类施策,综合运用法治的办法、改革的办法、做群众工作的办法加以推进,处理好各种矛盾和利益问题,打造最佳政务环境。
落实在转变作风上。优化营商环境,必须以各级干部的良好作风为前提为基础。广泛动员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以学促干,转变作风,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工作中当好“招商员”和“城市推介员”。一是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优”无止境,优化营商环境非一时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钉实钉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获全胜不收官。二是以“实打实”作风强操作。大力弘扬立说立行、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推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工作落细落地。三是以“店小二”意识优服务。各级各部门应当主动服务,力量下沉、充实一线,投身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扎实工作中去。
高标准推进“一网通办”,让创业创新源泉进一步充分涌流
当前,随着以“一网通办”为重要抓手的“放管服”改革不断纵深推进,其成效已经日益凸显,带来全社会办事氛围、营商环境的极大改善,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逐步呈现。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上海要在进一步聚焦落实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强化“四大功能”的目标牵引中,高标准推进“一网通办”,持续提高服务效能,把“一网通办”这一优化营商环境、便利企业和群众的改革与服务的主打品牌打得更响,进而推动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工作势如破竹、乘胜前进。
从根本上说,优化营商环境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就是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关键,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原属于市场和市场能做的进一步放手让市场“说话”。这就要求我们彻底想明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在市场、在社会、在基层、在广大企业家与群众百姓的身上,因而必须抓住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关键、突出营商环境和经济增长互促共赢这一重点、紧扣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一根本,以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枢纽,从而把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更加充分地激发出来、释放出来。
与此同时,必须最大程度地发挥“一网通办”改革的首位牵引力与巨大生产力,力促线上和线下融合、标准化和个性化共进,不断争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有实质性突破。为此,必须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探索建立反映和解决问题的“绿色通道”,不断增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的发展新优势。
创新与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必须把构建良好制度生态摆在首要位置,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也来一个“制度负面清单”的“地毯式”排查,以期比较彻底地消除不利于经商创业发展的各种制度束缚和桎梏,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创业创新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一线奋勇拼搏。
一方面,把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工作与行政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将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同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谋划;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工作的推进,进一步倒逼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检验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效;把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工作相关的行政体制改革方面的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不断健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另一方面,始终瞄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最前沿领域。要想在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的竞技场上占据优势、赢得胜利,就必须首先站在体制机制建设阵地的制高点上。为此,我们必须具备宽广的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关心关注国内外制度建设与政策优化的最佳典范与最新动态,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强大制度保障。
体制机制优势的取得离不开创新进取,其持续的发扬光大更是离不开持之以恒地创新进取。必须拿出“愚公移山”精神、立下“愚公移山”志,进一步探索实施突破性、引领性改革举措。与此同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紧密结合上海自身实际抓好国务院日前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贯彻落实,从而在不断优化制度供给的攻坚战中把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大使命担当起来。
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商文化,营造最有利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良好氛围
上海历来是尊崇经商创业的一块热土。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上海这方热土不仅孕育壮大了一批在国内外商业界叱咤风云的企业家群体,也成为国内外企业家们前来创业兴业的宝地福地。究其原因,从根本上分析是得益于上海亲商、安商、富商的优秀传承。当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因时制宜、顺势而为提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落地过程中,推进与实现的核心路径就是要构建以“亲”“清”二字为核心的新型政商关系,加快形成优环境、抓投资、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营造规范严格与公平正义的法治化市场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从根本上说,市场经济实质就是法治经济。具体有这样三个层面的基本含义。其一,法治精神;其二,法治轨道;其三,法治保障。所谓法治精神,简单讲就是诚信守法,遵守既定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基石。所谓法治轨道,就是一切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都要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也就是说市场一切行为都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所谓法治保障,指的是法律制度具有根本性、普遍性、长远性、公正性,既不会因时间地点的改变而对同样的市场经济行为区别对待,也不会因法律以外的人为主观因素而徇私枉法,法治保障的本质实际上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是倡导对领导干部服务企业的正向激励。聚焦帮扶服务考核,对干部“帮扶”服务企业的情况进行专项考核,适当考虑把企业家的评价作为干部年度考核重要依据,把听取企业家意见作为干部任职考察重要环节,把企业满意度作为实施奖惩重要标准。与此同时,组织上要主动为服务企业、干事担当的干部撑腰,并在机制上为干事担当的干部提供有效保护,打消干部服务企业的顾虑,构建风清气正的政商生态。
三是全面增强企业家办好实业的信心。通过广泛发动、正确引导,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一心一意谋发展、服务企业促发展的浓厚氛围。通过关心企业、服务企业,进一步增强企业和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加强正面宣传,通过认真总结企业经验、积极推广先进典型,进一步提高企业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的能力,推动广大企业在上海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大好势头中加快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作者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email protected])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李小佳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