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留守女孩676分全省第四,报北大考古系遭群嘲,是她不懂事吗

湖南耒阳的小姑娘钟芳荣这几天火爆网络,原因是她没有像其他状元一样,选择名校的热门专业,反其道而行,选择了北大考古系。

钟芳荣成绩如此优秀,自然成了清北招生办争夺的对象,而且两所学校都开出非常好的条件,能够选择的专业是非常的多。经济、管理这些热门专业随便选。

可是她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北大考古系这一冷门专业,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争议的焦点无外乎,考古系出来有前途吗,学完四年出来能挣多少钱?一个家境不好的留守女孩不是应该上个好专业将来找个好工作改善一下家境吗?网友甚至说,“穷人家的孩子不要去学什么当诗人,最后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可能把自己逼疯,学金融,等有钱有闲了可以把考古当个爱好也行。”

这可能是大部分家长,也可能是刚刚备受社会现实打击的人的想法。可是学金融的一大把,什么时候能有钱有闲?欲望可能一辈子都无止境,恐怕到时候考古早就抛到脑后了。

但对于未来毕业之后“钱”途如何,钟芳蓉也有自己的想法,她表示,因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来就业的话基本生活应该能保障。“我个人特别喜欢,我觉得喜欢就够了呀!”不得不说,小姑娘比很多人活得都通透。

针对网友的质疑,钟芳蓉的爸爸说,自己也曾担心过。当时得知女儿想报考考古专业时,他还去问了村里的大学生,别人说这个专业很冷门,就业狭窄还赚钱少。

“她中考成绩也很好,有一些免费的学校让她去,她也不去,选了她后来读的高中,因为这个学校学习氛围更好。她一直都很有主见。”他觉得,女儿喜欢历史也跟她性格安静有关,比较能沉下心去学习。

据钟芳蓉的爷爷介绍:钟芳蓉的父母从她一岁开始就已经到外地打工,从小她就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学习方面,钟芳蓉都是非常的自律,并且一直都是在寄宿学校就读,基本不玩手机。父母在她的读书生涯里面,只到过三四次学校。

真是别人家的孩子,父母啥也不用操心,自己就能玩转学习。但是看到这里,又莫名让人心疼,没有父母的陪伴的日子里,是历史和偶像樊锦诗的精神引领才能让自己不那么孤单。

谈及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的初衷,钟芳荣表示:选择考古学一来是觉得未来的基本生活就业可以得到保障,二来是本人非常喜欢这个专业,而且她最崇拜的偶像樊锦诗也是来自这个专业。

关于以后的就业问题,她说毕业后自己想去当一名老师或者在博物馆工作。

在敦煌研究院的一面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

钟芳蓉同学的偶像是樊锦诗,她被称为“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自1963年北大毕业后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致力于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可谓是中国考古界的权威人物。

樊锦诗曾说,“一个人能拥有的只有现在,任何一个人,过的只是他现在的生命。”

这个时代,缺少的正是这种为了纯粹热爱付出自己一生的人。

樊锦诗送给钟芳蓉一本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就是对小姑娘的选择最好的鼓励。

对于钟芳蓉的选择,我在一些网络评论区看到有人对她进行嘲讽,“以后遭到社会的毒打就知道后悔了”。一上升到情怀、责任又没“钱途”的专业和职业,网友们就纷纷不淡定了,“热爱能当饭吃吗?”“到时候被社会狠狠打脸就后悔了”

发表这种言论的人总是以过来人、为你好的出发点考虑事情,其实是很片面很局限的思维方式。你认为的不一定就是对的,金钱至上的理论未免太狭隘了。

别人怎么选择是自己的权利,犯不着说这么恶毒的话讽刺别人。

樊锦诗说,“我总想,上天赋予我们生命,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为这个世界做点事。从北区一路看过来,十六国、唐代、西夏、元代……现在还能看到一堆堆枯骨在那里,多少历史的过客!”

这个浮躁而急功近利的社会,像樊锦诗、钟芳荣这样对历史敬畏,热爱,愿意为之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才会出现那些质疑考古系没有钱途的声音。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大都充斥着“望子成龙”“将来要有出息”“赚大钱过好日子”这种思想,有相当一部分还把自己没实现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创业当老板,高薪工程师,公务员,老师这些有面子的职业是上一辈人为孩子安排的正路。

吴军博士在《见识》中说,“从教育下一代的角度上看,一个家庭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

钟芳荣的家庭不算好,但是她没有受到家庭条件的影响,从书中获取见识,把自己的人生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样有见识,有主见的孩子,未来不会活得太差。

免责声明: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页面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