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楼镇坝楼村的黄豆丰收了;同心村的辣椒也开始卖了!”“青岩农夫果园的黄桃、黑提子都已进入挂果期了,还有达夯村开心农场的圣女果、秋葵和青椒、红椒都可以进场采摘了……”眼下,正值收获的季节,花溪区燕楼镇、青岩镇等多个乡镇的蔬菜、水果都迎来了丰收。
以平台公司为主体
育农村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花溪区坚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盯生态、经济、社会、旅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稳步推进农业产业革命,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自2018年以来,该区共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约9.2万亩,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截至目前,花溪区、经开区10余家平台公司已分别在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建设3000亩集中连片的示范基地。
在此过程中,花溪区围绕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加大农业企业和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培育力度,通过深挖农村产业改革、配齐农业生产要素、立足实际,科学谋划产业布局,探索新模式,深挖农村产业改革动能,激活农业生产潜力,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同时,通过充分发挥平台公司兜底作用,探索了兜、扶、帮、引相结合的新路子,以平台公司为主体,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兜底的方式,帮助低收入困难群众参与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并分别在青岩镇、久安乡、黔陶乡、孟关乡、石板镇培育了以茶叶、水果、蔬菜为主,苗木、花卉、中药材为辅的新型农业产业。
组建技术服务小组
解决村民后顾之忧
为了打通产业链条,增强农村发展动力,花溪区还组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宣讲队通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农民夜校等方式开展宣讲与培训,引导农民群众种植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调动农民主动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增强农民参与的信心;组建10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聘请经验足、专业精的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土专家”到乡、村,“点对点”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指导,着力解决“不会种、不会养、不会卖”的问题;依托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贵阳供销马车队,采取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方式,实现了农产品、市场、商家、消费者线上线下无缝对接,保证了农产品有市场、有销路。
目前,燕楼镇通过与贵州力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精准对接,合作发展的500亩辣椒种植和1800亩黄豆种植均已进入销售期。其中,辣椒预计亩产4000斤,按与公司签订的销售保底价格每斤0.8元计算,每亩可收益3200元、黄豆预计亩产1000斤,按销售保底价格每斤2元计算,每亩增收2000元。
调整坝区产业结构
带领群众勤劳致富
去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快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花溪区结合各村气候、土壤、区位、农民种植积极性等实际,将马铃乡、黔陶乡、青岩镇和高坡乡作为坝区建设的重点“战场”。其中,在马铃乡谷中村坝区打造高标准蔬菜基地;在黔陶乡马场骑龙赵司村坝区发展以香葱为主导的香细菜产业,采用“香葱+(水稻、生姜、蔬菜)+香葱”的轮作模式开展种植;在青岩镇思潜村坝区发展次早熟蔬菜产业;在高坡乡大洪村扰绕村坝区依托农旅产业,种植精品水果、花卉苗木,林下套种菊花、蔬菜等。
“过去,没有统一规划和管理,种植规模小而散,管理方法和种植技术上都有不足,经济效益低下。坝区建设规划实施后,采取土地流转统一经营、生产销售环节统一标准等方式,将不断提高坝区组织化、机械化程度,推进坝区集约化、标准化发展。”花溪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晓虎说,通过坝区产业结构调整,让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发展,可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拓宽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确保脱贫和增收。“预计到明年,我们还有部分涉及‘茶、蔬、果、菌、花、药’的产业园区将正式投产,届时可更加丰富农产品市场,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陈晓虎说。(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詹燕)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来源:人民网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