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新冠肺炎”持续上升的确诊病例,地方防控严厉的各项举措,理论拐点仍非较为明朗的严峻态势,我们每个人都切实感受到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相信大家也和笔者一样每天“宅在家里”几分钟一刷手机看最新进展,已经成了新的“强迫症”,这其中持续稳定在各大媒体大众最为关切的问题是,是否有特效药?疫苗研发有没有进展?我们除了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普通人防范疾病还能做些什么?
特效药疫苗处于研究阶段,尚需时日
目前针对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因没有明确临床特效药,主要集中在生命体征支持和对症状的诊治,对于近日被寄予厚望的瑞德西韦,因在美国一危重症病例治疗中显现出良好效果,并最终促使病例康复,被很多专业人士推崇为新的希望,它目前实力如何?是否可以立即量产并大规模使用?据证实,该药最大产商吉利德已和我国卫生部达成意向,针对新冠感染者开展两项临床试验,来用实际数据检验其作为潜在治疗的安全性(毒性副作用)及有效性(病毒抑制)。
正在武汉金银潭医院负责该药物临床实验的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前网络所传“瑞德西韦在武汉使用显著”说法不实。他表示该药尚处于研发阶段,作用有待验证,更未在任何国家上市。据悉目前该药物入组患者761人,正在双盲实验过程。
社会对于新药问世的期盼可以理解,但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表示,针对所谓“特效药”可以加快绿色审核通道,但必须走程序,新药一定要谨慎小心,伦理审查一定要过,要严格按照临床规矩来做。
笔者也认为针对该药治疗良好现在也只是孤例个案,是不足以作为参考依据的,换句话说美国个案将其作为“同情用药”治疗的改善,可能也是无心插柳,可借鉴之处乏善可陈,仍需假以时日才可大规模使用,但这种谨慎的科学态度是必须的,就如同之前热炒的“抗艾神药克力芝”经过李兰娟团队攻关,被证实效果不明显,且毒副作用较大。
除了特效药,疫苗的研发可能也需要更漫长的时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感染与免疫系统主任Robin Shattock在7日表示,他的团队对于新冠疫苗研发已取得突破,下周开始进行动物实验,如果顺利今年夏天开展临床试验,最早预估2021年初才会投入使用。
那么作为公众我们应该如何在这段“真空期”做到未雨绸缪呢?我在之前文章(病毒易感人群有哪些特点?抵抗力对于病毒侵蚀有何意义?)提到了重要一点提高免疫力。
免疫力是抵御病毒的基石,合理搭配饮食
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博士因此前实在且亲民的风格深受老百姓和媒体的喜爱,他曾说:很多人都在咨询我到底哪个药有效?其实最有效的就是人体的免疫力,医生的作用是帮助你“熬”,熬过两周病人免疫系统充分发挥作用,一些轻症病人自己便痊愈了。
提高抵抗力除了注意各类消毒方法,最关键的还在于吃,俗话说病从口入,它表面的含义是吃了不干不净的食物易造成疾病,深层次的意义也却在于如何吃,近日国家卫健委联合中国营养协会联合对外发布了新冠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让我们能够科学的学会“吃的艺术”。
对于普通人或新冠肺炎轻症及康复者,该意见指出要确保能量充足,每日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包含粗细粮;瘦肉、鱼虾、大豆等150-200克,外加每天一个鸡蛋来补充蛋白质;每天可搭配300ml奶食品(包含酸奶,可提供肠道益生菌)。另外食用多种植物性油脂,特别是单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要占据日常能量提供25%-30%。
饮水也是关键,每天要饮用1500-2000毫升水(白开水或淡茶水为宜),饭前饭后也可酌情增加鸡汤、菜汤等。
接下来各位朋友们要划重点了,要多吃蔬菜瓜果,蔬菜每天500克以上,水果每天200克以上,这是源于蔬菜可以稳定提供我们体内虽然量少但却必不可少的维生素,维持脏器功能,此外深色蔬菜特别是十字花科类蔬菜(甘蓝、白菜、花椰菜、萝卜等)更值得多吃,因为它富含一种被称为“增免疫”的细胞内源物质NAD+,它是我们身体每个细胞中发现的能量提供分子,用于代谢、构建新的细胞、抵抗自由基和DNA损伤,并在细胞内发送信号,它使线粒体将我们吃的食物转化为我们身体需要维持其所有功能的能量,为我们的免疫系统保驾护航,同时“关闭”加速衰老过程的基因。
NAD+对于“熬夜族”、体虚爱生病者、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具有重要性,为他们脆弱的抵抗力构建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