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在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冠状病毒可能在他们体内继续存留数周。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3月1日报道,中国的一项小规模研究表明,在病症消失后,新冠病毒能够在人体内持续存留至少两周。
专家说,这种存留现象在病毒中并非没有先例,所幸患者在症状消失后很可能不会具有很强的传染力。
2月27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上的这项新研究跟踪了四名年龄在30至36岁的感染了新冠肺炎的医务人员,他们于1月1日至2月15日在中国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治疗。这些人全部康复了,只有一人曾在患病期间住院。这些患者服用了奥司他韦(达菲),这是一种抗病毒药。
报道称,在症状消失并且两次(连续两天)新冠肺炎测试呈阴性后,这些患者被认为已经康复。康复后,他们被要求在家自行隔离5天。他们在康复5至13天后继续接受了新冠病毒咽拭子检测。结果显示,这数天里的每次新冠病毒检测都呈阳性。
研究人员写道:“这表明,至少有一部分康复患者仍可能是病毒携带者。”
据报道,日本报告了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复后再次感染的病例。美国坦普尔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克丽丝·约翰逊说,考虑到中国这项关于康复后新冠病毒持续存在的新研究结果,那名日本患者是什么情况不得而知。一种可能是,她从别人那里感染了该病毒的一个新变种;另一种可能是,她体内的系统没有完全击退这种病毒,随着病毒重新开始在她的肺内进行复制,症状再次出现。
密歇根理工大学的病毒学家埃比尼泽·通班说,即使在人们病愈后,病毒也可能在人体内维持低水平存在,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通班说,武汉四名患者接受的测试寻找的是体内这种病毒的基因片段。他说,他们服用的达菲可能令他们体内的病毒数量减至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测试的灵敏度不足以检测到病毒。
通班说,在抗病毒治疗结束后,这些病毒可能已重新开始以低水平进行复制。病毒数量不足以造成组织损伤,所以患者没有感觉到症状。但经过复制,病毒数量足以让它们在检测中再次被发现。
约翰逊说,那些患者可能不再具有很强的传染力。咳嗽和打喷嚏会喷出病毒颗粒,但那些人并没有咳嗽或打喷嚏。他们的病毒载量也很低。比较亲密的接触才会传播病毒。
在这篇论文发表时,那四名患者的家属在新冠病毒检测中均未呈现阳性。不过,研究报告作者也指出,这些患者都是专业医务人员,他们采取了非常谨慎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在家中传播疾病。
延伸阅读:有患者“复阳”,出院标准是否过宽?童朝晖:与核酸检测不稳定有关
昨晚《新闻1+1》,白岩松特邀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呼吸危重症专家童朝晖,北京协和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奇,解读第七版诊疗方案。
针对出院标准是否过宽的问题,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呼吸危重症专家童朝晖表示,有一些病例两次阴性出院后再次阳性,上次已说过它不是再感染。检测结果也跟试剂盒检测核酸还是不太稳定有关系,有试剂盒的问题,也有检测采样的问题。从数据看,现在全国大概有8万多病例,出院后再阳性病例的比例不到0.1%,按照平均数标准差来算,这个都在可控的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七版诊疗方案中,“解除隔离标准”改为“出院标准”:出院标准增加“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连续两次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改为“至少间隔24小时”。出院后注意事项。鉴于有少数出院患者出现核酸检测复检阳性的问题,为加强对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和隔离,将“应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改为“应继续进行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同时要求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
多国研究人员均发现本国新冠肺炎病例出现变异
巴西卫生部2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巴西有2例确诊病例。巴研究人员发现首个病例与在德国发现的病毒更加相似,而第二个病例则与在英国发现的病毒更加相似。据介绍,这两名患者都是今年2月在意大利感染后回到巴西的。
圣保罗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表示,病毒出现的变异是疫情在相关地区传播留下的印记,可被研究人员用于追踪病毒传播路径。不过,专家表示二者与在中国发现的病例也有所不同。
在澳大利亚,同样有研究人员声称发现病毒正在发生变异。据《印度教徒报》3日报道,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表示,这种被称为SARS-CoV-2的病毒正在发生变异。
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3日发表题为“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的论文称,中国科研团队最新发现显示:新冠病毒已于近期产生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L亚型和S亚型。研究发现,在地域分布及人群中的比例,这两个亚型表现出很大差异。S亚型是相对更老的版本,而L亚型更具侵略性、传染力更强。
论文表示,对不同亚型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对新冠肺炎进行差异化治疗和防控。论文作者认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演变方式推测,L亚型和S亚型的传播能力、致病严重程度或许存在较大区别。
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学研究所教授杨占秋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两名巴西患者身上的病毒样本一个跟英国一样,一个跟德国一样,说明在欧洲流行的新冠病毒可能就是这几个亚型。杨占秋说,发生变异后,不同的新冠病毒的致病特点会有所不同,比如在中国的病毒的致死率是2%,而在欧洲则可能会导致更高的死亡率。
杨占秋表示,病毒变异对追踪传播路径及来源的确是帮助。“打个比方,如果郑州病人身上的病毒跟武汉的病人不同,则有可能不是从武汉传过去的,而是该地区本身就有病毒,跟武汉没关系。如果跟武汉一样的话,这说明是从武汉传过去的。”
杨占秋还表示,新冠病毒发生的突变,对疫苗设计有很大意义,对疫情诊断也很有价值。“如果欧洲病例的基因序列跟武汉的不一样,把中国的诊断数据拿过去检查欧洲国家的患者,也是检测不出来的。”疫苗也是这个原理,杨占秋说,巴西患者身上的病毒如果跟中国的不是同一型,就算把中国的疫苗给他们也没用,起不到保护作用。“这将使疫苗和诊断试剂在设计上变得更加精准。”
另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化学研究院4日表示,由该院牵头的新型病毒融合研究团队已发现可以对抗新冠病毒的抗体。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参考消息 央视新闻 环球网编辑:TF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