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危重症患者清零,3个新冠肺炎疫苗进入II期临床试验!还有这些好消息

今天下午,北京召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第107场新闻发布会。市卫健委、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介绍北京市疫情防控体系建设等情况。

完善首都医疗救治体系,北京负压急救车三年后将达100辆

发布会上,北京市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说,北京市在院病人已经下降到6例,在院病例中已经没有危重症病例。

目前,全市70家医疗卫生机构可开展核酸检测,每日检测能力达到5.1万个样本。实际上,最近一天检测的情况,最高不到3万的水平,所以综合目前的能力和实际需求来看,还有一定的富余量。

疫情暴发后,北京迅速确定了地坛医院、佑安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等20家市区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并迅速启动小汤山战备医院。4月28日,小汤山医院已经完成了任务。

今后,北京市进一步优化传染病救治资源布局。

加强地坛、佑安、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等3家市级定点医院建设;强化小汤山医院、中日友好医院2所后备医院功能定位,完善“3+2”传染病医院布局;

构建平战结合、央地协同军民融合的传染病救治网络。其中,中日友好医院将为外地患者提供救治服务。

北京市还将提升市区两级救治能力。

从这次疫情救治来看,单一的内科治疗还是有限的,需要提升医疗机构的综合救治能力,同时加强负压病房建设。

北京市还将建设更多急救服务站点,让居民能够得到快速转运服务。

这次疫情期间,北京市的负压转运急救车,从不足40辆增加到79辆。但是如果应该大的疫情,还需要增加数量负压急救车的数量,提高转运效率。

未来三年时间,负压急救车有望再增加20辆,达到100辆左右。

在医疗救治能力方面,北京市还要加强重点特色专业建设。

比如传染病救治、重症、监护、实验室的检验检测能力,流调能力以及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类创伤的救治能力,损伤,中毒等方面的救治能力。这些长期重点发展领域是城市、是首都、是市民所需要的。

北京市还将加强控制院内感染的能力。

雷海潮表示,要充实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员数量。

从现在全市疾病预防控制的人员编制情况来看,还有一定的余地。目前的疾病预防控制的人员数量,跟首都这样一个特大型都市所需要的公共卫生安全的水平相比的话,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力量的配置。

目前北京已有3个新冠肺炎疫苗先后进入II期临床试验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科技攻关专班成员、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表示,本市科技战线部署了21个科技攻关项目,布局了模式动物、全病程信息与样本资源等一批关键技术平台。

目前,本市已有3个新冠肺炎诊断试剂产品获批上市;3个新冠肺炎疫苗先后进入II期临床试验;5个创新药获批临床试验,部分已完成II期临床研究。

同时,充分发挥北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优势,推出北京“健康宝”“京心相助”APP,研制智能测温系统,搭建医生在线咨询平台,开发AI辅助诊断软件等,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北京正研究建设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复工复产防控组副组长、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谈绪祥说,市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加紧研究建设本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进一步提升全市应急医疗物资保障能力和水平。

基地将形成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物资保障网络,构建综合性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基地建设将坚持集约化、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原则。

一是优先利用工业腾退用地,将多种功能优化复合叠加,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

二是遵循医疗物资储备规律和专业化要求,充分发挥北京医疗企业资源优势,采用政企合作、多元主体参与、市场化运营的模式进行建设和运营;

三是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储备设施建设现代化水平。

基地建设已经纳入《关于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我们将加快推进相关工作,不断强化北京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采写记者:晋旭

微信编辑:陆健 李璟

免责声明: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页面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