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冬天取暖都靠三件宝:火炉、哆嗦和棉袄。
1857年,俄国人Franz San Galli获得了散热器的发明专利。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它和如今的暖气片差别不大,原理也基本一样:通过热水或蒸汽传输热量,用金属片扩大散热面积。
有了管道送热的方式,那把很多家庭里的散热片用管道连起来,就能一个炉子给他们集中供暖。
1877年,美国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取得商业成功的集中供热系统,让城市居民第一次告别了自己烧煤球劈柴的生活。这种经济、安全、洁净的取暖方式一落生,就受到了欧美世界的欢迎。
这时候工业的发展又让人们发现,大量工矿企业运转产生的废热,正好可以废热利用。
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计划集中供暖,而能承担这一任务的,莫过于辐射面积大的热电厂,它们通过燃烧煤产生电和热量,供给给家庭和工厂。
所以,煤炭资源和热电厂在完成集中供暖的计划中,非常重要。
1952年,中国的煤炭年产量只有6600万吨,而在2016年,中国用于取暖的煤炭就有4亿吨,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保证全国人民取暖的煤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只能让一部分人先暖起来。
那么热电厂呢?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从苏联与东欧国家引进了156项重点工矿业基本建设项目,简称156工程。其中建成的热电站,绝大多数都位于北方。
其次北方还有大量的工厂、车间、集体宿舍,为了保证他们的正常运转,集中供暖势在必行。
1958年,北京市建立了我国第一家煤气热力公司,主要向中南海、长安街沿线的人民大会堂、如今的国博等大型公共建筑实施集中供热。
1985年,在北方108个城市中,仅有30个城市建立了集中供热设施,供热面积只占城市房屋总建筑面积的5.7%,城市居民基本还是采用小锅炉和小煤炉取暖。对此,国务院在第二年批准了《关于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的报告》,希望通过政策、健全的管理体制、明确的资金来源,提升城市集中供热的能力。
到了1990年底,全国已有117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暖设施,供热面积达21263万平方米,三北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12%。而在1992年,建筑部颁发的通知中,还提到通过重点支持热电厂、集中锅炉房等方式提升供热能力。
广开“热”路的成效就是在三年前,我国北方地区城乡建筑取暖总面积约206亿平方米,其中燃煤取暖面积约占总取暖面积的83%。
不过,以上供暖的福利,说的都是城市地区。南方人羡慕的“北方有暖气”,其实是“北方城市有暖气”。在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很多人还只能使用柴炕、火炕、炉子等方式取暖。
供暖带来的一大问题就是污染。
在2017年,国外做了一项针对中国南北供暖污染影响的调查,结论是秦淮以北的居民长期暴露在PM10的环境当中,会导致预期寿命下降0.64年。所以到底是被冻死还是被煤炭熏死,这又是一个大问题。
幸好,国家在同年就意识到了这个大问题,并开始着手于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根据这个规划,在今年,重点城市清洁取暖率要达到90%以上,农村地区达到40%以上,在未来煤炭锅炉也将全部拆除。
在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中国参考了前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确定在年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C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的地区,可以集中供暖,并且把竺可桢划出来的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北供暖分界区。
但问题在于,前苏联那广袤的领土,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远东地区则和中国华北到东北一样,温带季风性气候。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冷就是冷,是物理性的冷,是纯粹的冷。
但空气的温度,和人体感受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考虑到不同的湿度环境,南方的冬天可能比北方还难搞。
北方低于5度的天气穿上羽绒服,体感温度蹭蹭蹭窜上25度,温暖舒适。而南方地区由于空气湿度大,5度的天气穿上羽绒,体感温度还是不到8度,属于“寒冷”区间,只能抖动取暖。
被5度线粗暴划出供暖区的大片地区,比如陕西、河南南部,四川、重庆、安徽、湖北、江苏、浙江、上海、贵州,冬天都有长达三个月以上的“寒冷”期。
所以,近些年南方地区供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但重建供热系统,是涉及到整个城市规划的大问题。根据2011年中国华电城镇供热报告显示,供热由热源通过一次管网到达换热站,再由换热站通过二次管网到达用户室内设施,其中有一套复杂的供热线路,南方集中供暖,注定是一次耗资巨大的手笔。
根据中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中国建筑气候规划图显示,中国北方的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建筑,要建在避风向阳地段,建筑物要采取保温措施,外墙、屋顶、楼板都要进行保温验算。
而南方的房屋不是为了保温而建的,它们注重的是通风、遮阳,以至于保暖性差,供暖带来的温暖,很容易又散发到空气中了。
那么难道南方地区建筑就不能根据供暖需求更改标准规范吗?你们北方的老楼房不也要改造加保温层?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那必须尽力满足。目前已有部分南方城市,在因地制宜地开展与严寒作斗争的光荣任务。在湖南长沙,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相继建成投用,他们利用的就是湘江地区地表水水源热泵的资源。
但总体来看,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南方地区还是以分散供暖为主,小太阳、电暖气、空调。这甚至在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就是在越来越火热的电竞行业中,南方选手一到冬天就会成绩普遍下滑,因为他们的手都被冻僵了。
编辑:张语格
编导:黎静
排版:新桐
参考资料: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2]建筑部:关于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的报告,1986
[3]华电城镇供热报告,2011
[4]人民网:长沙市民如何过寒冬?可再生能源供暖成新趋势
[5]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 年)
[6]张久春:20 世纪 50 年代工业建设“156 项工程”研究,工程研究,2009
[7]平安证券:冬季供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大有可为,2018PNAS:New evidence [8]on the impact of sustained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 on life expectancy from China’s Huai River Policy,2017
[8]The History Behind Home Heating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