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 ”前,外界对武汉还有一些“误会”

【在一起·武汉“封城”后】之二十

  编者按: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

  “封城”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必要之举,为了抗击疫情,武汉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病毒隔离但人心相通,全国上下,共克时艰,始终与武汉人民在一起。钟南山院士眼含热泪地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

  为此,我们开设专栏【在一起·武汉“封城”后】,邀请生活在武汉的知名时事评论员作为特约观察员,以一名普通市民的眼光,记录“封城”后武汉人民的真实生活。

本网特约观察员 斯涵涵

  有朋友看了我的观察稿之十七(武汉“无疫情小区”,“出去”或“不出去”是个问题),觉得很奇怪:不是说4月8号就启封吗?自然可以出去了啊。我一言难尽,便说:反正,大家还是尽量不出去。

  说这句话,是因为我们当时身处的氛围:第一,小区里每天上午有人提着小喇叭转悠:“形势严峻复杂,不容丝毫松懈”“尽量少下楼,有事请找社区、志愿者”;“希望在前,我们要坚定信心,积小胜为大胜”。

  第二,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今天这个人传某小区盖章的病例通告,明天那个群出了个无症状感染者,真真假假,难以分辨。而人们只好以不变应万变,尽量保持现有状态不变。

  第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民众已经找到了比较适应自己的购物方式或者生活方式,小区团购群群名五花八门,品种应有尽有。我每天翻看信息都得花一些时间;超市也可以对个人开放,政府补贴的十元菜新鲜且物美价廉。比如武昌区橡树湾小区的十元菜就有时下较贵的春笋,但均价也只1元多一斤。民众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

十元菜。

  因此,很多人就听从指挥“能不出去就不出去”。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坚守,大家也不想功亏一篑。

  4月3日,武汉市发布“继续小区封控管理”通知,“ 4月8号启封”只是针对复工复产而言,大家已经有所准备,不上班的继续宅居家中。

武汉“继续小区封控管理”通知。

  但有些人可能就一直不在家里,比如,前文所说的小老板“猴子”就很早办了通行证,当了外卖骑手,这既是为了他一家人的生计,也是为了帮助他人。

  护士“疏影”与她的医生丈夫依然战斗在医院一线;“紫柠檬”从下沉社区之日起就没有节假日,一天都没有休息,风雨无阻;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安静的小区里就有环卫车清运垃圾的声音……

  而像这样的环卫工、外卖小哥、社区工作人员、企事业党员干部、商超员工、个体业主……很多很多,正是有了他们的顽强坚守,有了各兄弟省市“掏心掏肺掏家底”的支援,武汉这个暂时休眠的城市才能保持基本的正常运转,武汉这个千万人口城市才没有被疫魔击垮,才能集聚起这个城市快速复苏的巨大能量。

  他们很忙,每天要做很多工作。在疫情之初,在经过短暂的惊慌失措之后,他们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起保护这座城市的责任。他们平凡如你我,灾难突来会慌乱,高兴时会大笑,愤怒时会骂人,但面临前所未有的磨难,他们化身为最勇敢的斗士,他们也往往沉默,因为没有时间去怨天尤人。擦干悲伤的泪水,转身投入战斗,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尽快付诸行动,只有与病魔抢时间,才能保住更多的亲人,才能让这座城市尽早康复。这是无数逆行者、坚守者的朴素信念,他们是我心目中的默默无闻的平民“英雄”。

  这也是我写这个系列观察稿的初心。

  身为武汉人,真心不希望世界以这种与疫情相关联的方式“认识”武汉。

  我更不知道这场疫情对武汉的打击有多么久远,若非身临其境,实难体会到武汉人内心深处的悲怆。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武汉”。每个人立场不同,视角不同,也受困于各式各样思维的囚笼,所看到、所呈现的“武汉”也各不相同。我只希望把我及我在一线的亲友们的、在这个特殊时段的经历记录下来,做个纪念。

  或许有人觉得我的文章缺乏高深的立意与飞扬的文采,尽说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但我想,正是这些琐碎、平常的“凡人小事”,才构成武汉街巷的烟火气,而在这些寻常生活“消失”之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珍贵。

  当下,围绕武汉有很多热门话题,例如,武汉封城晚了,如果提前三周、或者多少天,就会如何如何;还例如,武汉疫情的真相是什么?……质疑、嘲讽、歧视、批判,诸如此类。

  在此我想说,质疑精神是必要的,然而无原则无底线的质疑恐会扰乱心智;动辄批判和谴责是容易的,但站在“上帝的视角”来评判问题固然完美却说易行难。在这个讯息潮涌、变幻莫测的网络时代,在这个高速流动的地球村里,遏制病毒、挽救生命是第一要务,而反思、改进、团结、希望才是战胜困难的最大力量。

  如今,全国乃至全球关于疫情的各类描述数不胜数,如果说全球战疫是一部恢弘长卷的话,我这个平常武汉人写的小文,或许只算得上其中的一个小段落,但因为不追求点击率(编辑语),“我手写我心”,可能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科学告诉我们,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不可避免,且无休止,而当下一次病毒来袭的时候,各地的人们能够从“武汉”这里找到对抗病毒的经验与教训,从而击败病毒,把损失降到最低,这便是武汉封城战疫的价值所在。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视线的廓清,喧嚣散去,武汉人的苦难、坚韧与牺牲会被更多人看到。

  “此情只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4月5日,武汉某公园,春光正好,但游人稀少,人们自觉宅在家中。

免责声明: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页面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