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因纠正奥数“亮灯开关问题”错误答案而备受关注的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四年级学生罗弋吗?今年寒假,这位9岁学生钻研“开关水管问题”,“发明”了一种解题方式,不少人竖起大拇指“这个孩子不简单!”
摸索规律 ,反向推理解难题
每个人在学习生涯中都遇到过一道经典的“注水题”:“一个水池装有甲乙两个水龙头,单开甲2小时注满空池,单开乙6小时排空水池。如果两个水龙头同时开,需要多长时间注满空池?”
今年寒假,罗弋和家人一起围在电视机前看新闻,没想到主持人对“游泳池注水管、出水管同时开”奥数题的调侃激发了他的好奇心,对新题型跃跃欲试,爸爸立刻给罗弋出了一道类似的题。
一开始,陈群不以为意,直到周末的中午,罗弋吵醒正在午休的陈群,“这么简单的题妈妈怎么不会做呢?你看,这道题可以用最小公倍数来解。”
“最小公倍数?”还在休息的陈群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来,这道题的常规解法是分数或者设未知数,两种方法罗弋都没学过。之前,爸爸教过他最小公倍数的知识,没想到他活学活用解了这次的题型。陈群立刻让罗弋演示,并找爸爸求证,算法果然正确。
罗弋不罢休,他继续代入不同的数字演算公式,终于总结出了最佳答案,并且将“公式”进行简化:注满时间=排水时间*进水时间/(排水时间-进水时间)。“用这个傻瓜方法,半分钟就可以算出正确答案。”罗弋说。
陈群又惊又喜:“这个方法除了不适用于小于1的数,分数、自然数都能得到正确答案。”平时对数学不开窍的陈群用这种解题法,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答案。
陈群带着罗弋的成果咨询身边的特级教师,得到认证,“它不算新的公式,而是由设未知数的方法变形而成的代数式,罗弋的成果是一种简便算法。六年级的孩子学了分数后才会涉及这类知识。”特级教师好奇,罗弋是如何知道这种方法一定可行的呢?原来罗弋擅长逆向思维,这一次他也是先将正确答案代入,再进行反向推理、思考,由此而想出不同的算法。
不少人看到罗弋的新闻都会好奇,他这么爱质疑的习惯从哪儿来?活跃的思维又是如何培养的?记者将镜头瞄准了孩子的妈妈陈群。
“三十六计”
让孩子以智取胜
○
陈群培养罗弋的思维有两个诀窍,第一个诀窍是玩游戏绝不走简单路线。罗弋和弟弟喜欢和爸爸玩追逐游戏,谁被抓住谁就输了。一次,轮到爸爸追他们,游戏刚开始,弟弟就说:“爸爸,我的脚好像出问题了。”爸爸马上凑过去,罗弋趁机逃跑,两兄弟赢。陈群将这个计谋定为“声东击西”。还有一次,两兄弟借用妈妈干扰爸爸视线,称之为“美人计”。
每用一次计谋,他们就会起个名字。平时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陈群也会解释其中的智慧给孩子们听,教他们“以智取胜”。
第二个诀窍是经常提问。罗弋4岁时,陈群就出了一道“难题”:“如果你是卖肉的,手上只有一把刀,却遇到了两只狼。一只在前守着你,一只在后打洞,你怎么办?”罗弋思考片刻,“我会先把肉丢给前面的狼,趁他吃肉时杀了它,再去解决另一只狼。”陈群又惊又喜,对于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他的回答已经非常缜密。
平时讲故事陈群也会提问。例如,童话故事里的狐狸和乌鸦,她总是讲到一半就问罗弋,“如果你是狐狸,你怎么去骗乌鸦的肉?”罗弋立刻发散思维。
“我一直认为,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陈群将这样的道理潜移默化地教给罗弋,没想到罗弋活学活用。
4岁时,罗弋不小心在中医大走丢了,发现罗弋时,他不仅没有哭闹,还挨着身旁的大人佯装“没走丢的孩子”,让陈群哭笑不得,“你怎么不找警察或者其他大人给我们打个电话呢?”罗弋倒是想得周到,“万一遇到坏人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别人知道我走丢了,静静地等着你们来找我。”
欲擒故纵
植入逆向思维的种子
○
无论是奥数题的纠错,还是此次发明“公式”,都可以看出罗弋具备着逆向思维。这样的思维并不是刻意教出来的,因为陈群也是一个习惯逆向思维的妈妈。
陈群喜欢用欲擒故纵的方式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我没让孩子上过任何兴趣班。因为孩子有个特点,你越让他们学,他们越不学,你不让他们学,他们反而来了兴趣。”
让陈群印象深刻的是引导罗弋读名著。一天,陈群买回来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未拆封先放进书架。没想到书名吸引了热爱科学的罗弋,他心心念念地认为,这一定是科普书籍,于是央求妈妈同意他拆封。
陈群对他说,“小孩子看不懂。”罗弋一听更对书里的内容产生好奇。陈群无奈,只好和罗弋约法三章,保证他拆了之后必须看完、看懂。
开始几天,罗弋一看到小说里的人名就打退堂鼓,几次昏昏欲睡。陈群借机刺激他,“你看吧,我就说你看不懂。”罗弋不服输,激励自己每天看几章,终于看完了整本书,还向陈群讲述书中的故事与自己的看法。
陈群引导两兄弟学习也是用这样的方法。一次,陈群和罗弋探讨书中的情节,一旁的弟弟由于看不懂生僻字无法参与话题而干着急,陈群故意开玩笑对罗弋说,“你看他看不懂这个字,他好没文化。”经过这一“激将”,弟弟对不懂的生僻字记得更牢了。
采访手记
采访中,陈群提到她的教育法“不可复制”,对家长的教育能力也提出了高要求,有家长复制她的做法,例如,允许孩子不完成作业等,结果并不如意。“我的教育方式是根据罗弋的特长来决定的。如果换成弟弟,我又会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
此外,陈群对孩子的三观也非常看重,“曾有孩子比罗弋更早发现奥数题的错误答案,但屈从了权威。而我付出了很多努力,只为了让孩子知道,无论是大人、教师都会犯错,每个人都有质疑的权力,让他更加敢于质疑、思考,而不是给他一个需要妥协给权威的世界。”
文字来源|教育导报·家教周刊
编辑|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