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7日,确诊病例31252,疑似病例26359,死亡人数637,治愈人数1631。
死亡人数的背后,是多少个家庭的流离失所?
每每看到因感染病毒而离世的消息,心痛,难受。
形势依然很严峻。
疫情下,第一个十四天周期过去了,我们也熬过了这第一个困难时期。
犹记得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曾在1月30日,就分析了抗疫的三种结局:
“最好:2~4周内所有病人治疗结束,2~3个月内全国疫情得到控制;最差:控制失败,病毒席卷全球;胶着:病例数在可控范围内增长,抗疫过程会十分长,可能长达半年至一年之久。”
我们都期待最好的结局,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所以,硬核医生张文宏又说:下阶段,面对疫情,就是靠“憋”和“熬”,现在,每一个人都是战士。他强调:
“待在家里也是战士。你返工要隔离,这个隔离是让你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在那里待两个星期。两个星期一点问题都没有,就可以去上班了。两个星期如果有问题就是被感染了,就送到医院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能非常好好的管控住,让这个病不在整个上海蔓延。那么每个人都得做贡献啊。你待在家里就好好待在家里,学生就好好待在宿舍学习。那么老板,你让员工隔离观察,那么你得支付员工工资对吧,那么老板也是在做贡献。”
看完张医生的采访视频,再来看1月20号钟南山院士的提醒:少出门,出门戴口罩,每一个人都是战士,我有了深深的感悟。
1 普通人,最重要一条,不要到处跑。切记少出门,不出门,自我隔离也是在战斗
为什么要少出门,不出门,在家隔离14天?
专家给出了解释:
我们把现在的人群分为四种人A、B、C、D。A是有武汉接触史的,目前500万人,分散在全国各地,容易找出来,现在已经找出来很多了。
A在旅途中遇到过素未平生绝不认识的B,A不知道B的存在,B也不知道A的存在。
A到达目的地后接触了C,无论接触了多少个C,这些C都能够找到,已经对他们隔离了,D是居家没有外出的安全市民。
现在最大的隐患是B,根本找不到,没有人知道谁是B,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是B。
D只要出门,就有碰到B的可能性,自己也就是新的B了。
因此现在每个人相互隔离的目的就是用时间来筛出B,潜伏期两周,两周之内,B纷纷发病,水落石出。直到所有的B都发完病,并隔离治疗,疫情才能结束。因此现在采取的所有措施都是减少新的B的产生。
其实,在今天之前,我一度怀疑自己就是那个四代或者五代的B。
为什么这么说?我提前带着孩子回了老家,那会是腊月27,疫情在山东尚处于萌芽状态,宣传上都还没重视起来。
回了老家,天气很好,于是兴起带着两个孩子出去公园转转。
一个下午的时间,逛公园,逛商场,晚上又在饭店吃饭,接触的人可以说是来来往往,那会几乎都没见到带口罩的人。
第二天回家之后,因为天气不好,加上武汉封城的消息,就没再出门。
可关键的是,大年初二我就感觉嗓子不舒服,疼,晚上吃了板蓝根冲剂,晚上跟孩子分开睡觉。
接着从嗓子疼,到打喷嚏,到畏寒,我换吃了三种药,好在不发烧,感冒症状断断续续持续了十多天。
可是,不是也有很多无症状感染者吗?
焦虑无处不在。
14天潜伏期过去,我还在问医生朋友,我没事吧?
他说我得了癔症了吧?我只有苦笑。
我想,那些暗存的隐患就是“没有人知道谁是B,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是B。”
所以,解决隐患的方式就是不出门,因为不出门你就碰不上B,自己也就不会成为B。
多么浅显的道理,可是很多人还是存在侥幸心理。不仅出门,还不戴口罩。
你知道吗,被传染需要多久?看完最近新增的几个病例,你该警醒了吧!
第一个2月4日,浙江省宁波市新增确诊病例18例,其中一名56 岁的确诊男子排除了其他传染途径。只是1月23号去市场买菜的时候,与同区一名不相识的61岁女性确诊患者在同一个摊位,有过大约15秒的近距离驻留。两人都没带口罩。
第二个:2月5日,杭州新增确诊10例,其中一对夫妻同时确诊。确诊的丈夫也是排除了其他传染途径。在1月22号与一名当天发病的确诊病例在某馆有过约50秒的近距离驻留。两人都没带口罩。第三个:2月5日,南京市新增确诊5例。其中,新增的一名62岁女性病例,在1月22日在烤鸭店排队买烤鸭时,与一确诊病例(在浙江被确诊)有过密切接触。
买个烤鸭被感染,15秒、50秒不带口罩被感染,所以,不要再心存侥幸心理了,对病毒传染力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所以,没事千万别出门,不要出门,不要出门,不要出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且,出门一定要带口罩,不去人员聚集的地方,避免与人近距离接触。
每一个人都是战士,普通人的自我隔离也是战斗。
2 医护工作者,是最美“逆行者”,救护病人的同时,请一个都不要掉队
在疫情面前,无数普通人居家宅着,抱怨好无聊的时候,医护工作者们负重前行,逆流而上,与病毒抗争着。
84岁的钟南山院士,奔波在最前线,最先提出:疫情人传人,不要出门,出门戴口罩。
他声音呜咽着说: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武汉一定能过关的。
73岁的李兰娟院士,带领的团队发布重大研究成果有两款药物可抑制病毒,高龄的她忙起来一天只睡3个小时,家人担心她的健康,可她说:我没问题,我可以的。
还有无数的医护工作者,抗疫在最前线,甚至不幸被感染。
李文亮医生今早离世的消息,悲痛了整个网络。那个最早发现疫情的“吹哨人”,才34岁啊,就被病毒无情的夺取了生命,惋惜,悲痛。
从朋友圈看到,我一个高中同学成了山东省援鄂医疗队第一批成员。
她是一名护士,孩子还很年幼,从来没离开过她。但她告诉孩子:妈妈是医务人员,治病救人是她的使命。
父母尽管依依不舍,但都默默支持她,照顾好自己跟孩子,让她放心完成自己的使命。
每次看到她来自前方的消息,总禁不住感动,满满的勇气力量。
面对武汉封城下条件的艰苦,病人的增多,护理任务的繁重,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我不禁想:是什么给了他们前进道路上披荆斩棘的力量?
是身为医务工作者的担当,是心中救死扶伤的使命,是甘于牺牲,舍小家顾大家的大爱无疆精神。
他们不怕吗?
当然怕。
可是拼命与时间赛跑的他们,忙的忘记了怕。
哪有从天而降的英雄,他们只是挺身而出的凡人。
所以,请医护工作者,做战士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你的家人,我们都在等你们凯旋而归。
3 基层一线工作者,全国各地志愿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演绎人间真情,抗击疫情,责无旁贷他被网友称为“硬核劝返”。
他是山东东营的民警,谢清波,在疫情高发期,东营南大门—东青高速东营南收费站路口成了他的主要阵地。
他说:我作为高速交警支队的民警,守护好东营人民的生命安全是我的职责所在。东营现在是山东唯一净土,希望东营一直硬核下去。
午夜12点,在深圳梅观高速路口,忙碌了一天的南月丽放下手持体温检测枪,疲惫地斜靠在路边的一张凳子上睡着了,旁边是一件为了深夜御寒而准备的军大衣。
虽然睡姿看着不雅,但大家称她是“高速路口最可爱的人”。
“属于我们的工作已经完成,剩下的交给医生。中国加油!”
这是山东潍坊昌乐的五位硬汉,从1月28日就投入到了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中去,通宵达旦的工作,就是为了医院的火速建成,好医治更多的病人。直到建成交付使用,他们五人才从武汉赶回家乡。
他们是山东人的骄傲。
杭州,一个小男孩来到浙大一院急诊,放下一个信封,敬了礼就跑了。
他被称为“敬礼男孩”。
护士打开一看,信封里有9张100元和5张20元人民币,还有一封感谢信:”亲爱的医生、护士们,看你们每天奔走在疫情的前线上,十分辛苦,我也想出一份力,这些钱就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你们能收下。”原来,送钱的是杭州北秀小学的学生刘显凡同学。北秀小学一所是专门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而刘同学一家来自黑龙江,在杭州经营一家小饭店。捐给医院的钱,都是刘显凡同学的压岁钱。
网友纷纷说:少年强则国家强。
这是“口罩航班”。2月3日,南航内罗毕 飞 往 广州的CZ634航班上,载满了特殊的“乘客”—–纸箱。
原来,这些纸箱里装的都是肯尼亚当地华人赠送的物资。包括5000多箱口罩、防护服、手套等国内亟需的医疗物资,其中部分物资将定向捐赠给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医护人员。
这趟航班网友们称为:口罩航班。其实,肯尼亚华人华侨为国内医院捐赠的防护物资已经塞满了航班货舱,经南航特别协调安排,给所有乘客免费办理升舱,腾出客舱来装载肯尼亚华人华侨的爱心物资。因此,航班延误了三个多小时,但所有的乘客毫无怨言,纷纷点赞!
因为满满的医用防护物资装着的是满满的爱啊!
太多太多,无数人的志愿支援,演绎着人家大爱。病毒可怕,可在强大的凝聚力下,武汉请莫慌!
正如网友说:我们中国有一个非常好的民族传承,那就是每当危难的时候,总有人挺身而出,无惧生死,逆风前行。同时,在危难的时候,全民族总能空前团结一致,无论汶川地震,无论上次非典。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谁也打不垮我们,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正如诗人汪国真在《只要明天还在》种写到: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慢慢消融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这次,我们也一定能赢。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