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谈冠状病毒科研圈:人员稀少、年龄分化严重

全球的医学科研工作者正在争分夺秒地研究新型冠状病毒,但是随着疫情的发展,不断有新的疑问萦绕在人们心中,比如“气溶胶传播可能是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之一吗?”

据新华社报道,2月11日,国家卫健委邀请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等专家就当前网友较为关心的气溶胶传播等问题进行回答。

冯录召介绍,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什么是气溶胶传播呢?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也可能发生气溶胶传播,例如进行临床气管插管等专业医疗操作时。但目前尚没有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

研究冠状病毒38年的美国爱荷华大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斯坦利·珀尔曼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为止,尚无可靠的数据支持气溶胶传播新冠病毒的说法,但这种传播途径是有可能存在的,或取决于感染者分泌的病毒数量,而非病毒的传播方式发生变化。”

珀尔曼表示,佩戴口罩无法有效防止气溶胶传播,其实洗手是戴口罩之外最重要的防护措施。

美国专家:专攻冠状病毒研究的人太少了

当被问及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以及传播能力变化等问题时,珀尔曼表示,尽管他已经研究冠状病毒30多年,面对这种最新暴发的病毒仍然有许多知识空白,只有等待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才能解答这些问题。

珀尔曼坦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他和几个同行每天都会收到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访问题,事实上专攻冠状病毒研究的科研者非常少。这些年来他培养了许多学生,但是大多数学生最终都没有选择在冠状病毒这个领域深耕。

“人们对冠状病毒的科学理解一直存在很大片的空白,关于传播机制的问题层出不穷,也没有药物被证实专治冠状病毒感染。”这些都让科研者对冠状病毒的研究信心不足。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校微生物与免疫学系教授维尼特•梅纳彻瑞对美媒stanews说,冠状病毒研究的圈子很小,现在和2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末,人们对冠状病毒没有兴趣,投入的科研经费也很少,因为当时已知的可传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只会引发感冒。

梅纳彻瑞说,他从2010年开始研究冠状病毒,那时候SARS疫情已经过去7年,人们对此类病毒的兴趣逐渐淡化,选择这一研究领域作为终生职业是个冒险的选择。没过多久,MERS疫情就暴发了,开始有一些年轻科研工作者加入进来。

珀尔曼也提到,冠状病毒研究者的年龄分化比较严重,年长的都超过60岁,年轻的几乎还不满35岁,这不是一件好事。

疫情暴发成冠状病毒研究转折点

根据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网站信息,自从2012年MERS疫情发现以来,该机构对冠状病毒研究的投入资金增加至每年2700万美元。

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员丽莎·格拉林斯基表示,新的冠状病毒疫情出现可能会改变各国对该领域研究的资金支持,也可能会吸引更多科研工作者加入冠状病毒的研究队伍。

根据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数据,近20年全球权威科学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冠状病毒的论文数量波动较大,在SARS疫情和MERS疫情暴发的2年内,相关论文数量都出现了大幅增长,之后就出现回落。

数据还显示,2002年至2020年之间发表的关于冠状病毒的论文,其中1/3的论文来自美国科学家,1/3来自中国科学家,剩余的论文出自其他国家科研工作者。

美媒statnews报道称,科学家们在为冠状病毒研究申请科研资金时,面临着如何解释的压力,疫情结束后这样的研究具有多大的价值。现在看来,冠状病毒可能随时会威胁人类健康。

新京报记者 陈沁涵

编辑 李国君 校对 卢茜

免责声明: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页面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