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禁养犬一次性奖励500!“城市治犬”为何这么难

就在几天前,大连市公安机关发布一则通告:从即日起,对在养犬重点管理区内违规饲养烈性犬、大型犬行为实施举报有奖,凡经查实的举报线索,对举报人一次性奖励500元。市民群众可按相应流程进行举报。

图片来源@大连发布

刚刚过去的8月,可谓是狗族“名誉”的至暗时刻。

先是一只萨摩耶挣脱束缚,老人被其狗绳绊倒身亡,紧接着一名女子受邻居家未栓绳藏獒惊吓撞车致高位截瘫。

两场事故虽然主要责任在人不在狗,但还是无法阻止网友将矛头转移到狗身上。

诟病已久的城市养犬问题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的确,不管是否咬人,是否听话,在狗能和人类用语言沟通交流前,它们都可能是潜伏在我们身边的一枚炸弹。

尤其在狗伤人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规范化管理犬只看起来确实是个高效的解决办法。

但施行起来果真如此吗?

从去年开始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许多城市相继颁布了“史上最严”的养狗令,分别对养犬规范和处罚制定了详细的标准。

“藏獒伤人”事件的事发地诸暨市也在其中。

诸暨市属浙江省绍兴市辖区,2019年,绍兴市公安局就发布了关于《绍兴市烈性犬名录和限养区禁养大型犬只标准》的通告。

明确规定藏獒为禁养犬种。

然而一年过去,不仅仍有人在饲养藏獒,还任其招摇过市酿成惨剧。

再结合大连的“举报有奖”,可见“城市治犬”远比想象要困难的多。

没有“身份”的狗狗们

有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宠物犬的数量达到了5503万只。

虽然在“禁犬令”之前我国一些城市就颁布过要求办理犬证的相关规定,但拥有合法犬证的犬只却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狗狗都是没有身份证的黑户。

以南京市为例,2007年11月南京市颁布了《南京市养犬管理条例》。

据公开报道显示:

2008年,南京犬只登记数量为18000多只;

2009年,南京新登记犬只数量为5200只,办理延期的为9000只;

2010年,南京新登记犬只为1953只,办理延期的为5411只;

2011年,南京新登记犬只数量为1874只,办理延期为2739只。

条例实施四年多,办证的狗狗数量却是越来越少。

造成这一现象,原因是市民觉得办不办狗证,没啥区别。

虽然当时的《南京市养犬管理条例》中规定,在重点管理区未经登记养犬的,由公安部门责令限期办理登记手续;逾期不办理的,没收犬只,对个人可以并处三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但执行中主要为说服教育,罚款的案例极少发生,这让很多人存有侥幸心理。

此外,当时南京犬只登记的管理费用为300元/年,除了注射芯片,发放一本具有证明资质的犬证外,收费部门再无提供任何服务。

一些人感觉钱交得有些冤,干脆就不办犬证。

不止南京,情况类似的城市还有很多。

山东济宁市在今年1月1日颁布了《养犬管理办法》,由公安、综合执法和畜牧等部门对城区居民养犬进行了规范。而数月过去,市中区仅有659只宠物犬到公安部门办理了《养犬证》,未占到市中区犬只总量的5%。

犬证和人的身份证一样记载了狗狗的年龄、品种、性别、是否绝育、家庭住址等诸多信息。无法普及意味着执法部门很难了解当地的犬只概况以及区域分布,做到有效治理。

仅靠监管部门的走访检查或群众举报,难免存在很多漏网之鱼。

国内国外对狗待遇不同?

“最严养狗令”下很多铲屎官开始越发羡慕外国狗狗与人的关系,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能享有同人一样的待遇,比如逛商场、进电影院、坐地铁等等。

虽然看起来这种关系更加自由奔放,但这些所谓的特权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不少国家对狗狗的管理要比我们想象得要严苛。

除了养狗要交税,上保险外,很多国家的狗在办理狗证前,一定要先到正规的狗狗学校上学,学习各种出入公共场合必备的技能,包括服从训练、对噪音的敏感度训练、人狗和谐相处的训练。只有在规定的狗狗学校毕业的狗,才能获得有关部门授予的狗证。

之后狗狗才可以随主人一同搭乘公共交通,出入一些公共场所。

所以不管制度如何,人与宠物的关系都是不断在放纵与约束的拉锯之间寻求平衡。

狗是人类的好朋友,但也要认清实际生活中与自家狗狗建立情感联系的只有自己和家人,对路人来说,没有理由也没有义务将别人家的宠物当做自己的家人。

在享受陪伴的同时,如何约束好家中的狗狗也是铲屎官们的义务,更多时候人们反感的与其说是狗狗的不讨喜的行为,不如说是狗狗背后主人的默许。

毕竟它们这么做只是出于本能,而主人却是了解并可以制止的。

比起各种“最严养狗令”,如何真的让部分铲屎官提高自我修养才是更重要的。

免责声明: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页面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