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起,武汉市黄陂区体育馆“方舱医院”正式投入使用,持续收治和隔离辖区内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截至3月4日,黄陂区体育馆“方舱医院”已累计出院125人,现在舱81人,救治情况持续向好。
以下一位身在黄陂方舱医院的患者写的日记。他说,作为一名患者,想努力记录下方舱生活的点点滴滴,向抗疫一线的“英雄”致敬。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一起了解他们在这艰难时期的抗疫故事和战斗精神。
初入方舱
2月17日下午,我收到了核酸检测的结果,“阳性”。虽然早有些许心理准备,拿到结果的一刻,“之后的生活会是如何?”稍许不安还是涌上心头。
晚间,我登上了去往黄陂区体育馆方舱医院的救护车,与同车的病友简单寒暄几句,之后车中便陷入了有些压抑的沉默。伴随着行车的颠簸,救护车驶入了方舱医院的大门,一行人下车排队等待进入方舱。
望着方舱的大门,虽然早就有些耳闻,在电视、网络上也看见过一些信息,但是真的轮到自己时,不由得也有一些焦虑,“大通铺、嘈杂,生活不便”脑海中一条条播放着耳闻的消息,能不能适应方舱医院的生活,我的心里打起了鼓。
“小伙子,快进来,外面冷!”护士阿姨一声坚定而温暖的呼唤将我从思索中唤醒。走进方舱医院,明亮的灯光一时闪得眼睛有些发疼,等到适应过来,一排排沿走道摆放的整洁床铺印入眼帘,有些床位的床头柜上已经摆放好了脸盆、水杯、牙刷等生活用品。病人们三五成群,有的围绕着三台大荧幕彩电看节目,有的则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虽然戴着口罩,也没能掩盖他们流露出的乐观。
方舱内医护人员为患者发放水果
医护人员发放牛奶水果
电视、空调、微波炉……我还在打量着方舱中各种各样的设备,“小伙子,吃过晚饭了?”护士阿姨的声音将我拉回了现实。看我点点头,护士阿姨将装满生活用品的小桶递给我,又在我的床头放了一个苹果,“吃完晚饭就再吃个苹果,增强抵抗力,早日康复!”
电视中传来欢快的音乐,病友的交谈声传入耳中,望着床头上的苹果,之前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对于接下来的方舱生活,我增添了信心甚至有了些许期待。
方舱随想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第二天一早,我在清脆的鸟鸣声中醒来,“6:10”,医护人员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为病人测血压、量体温、测血氧,等到忙完一圈,已经是7:00,趁着闲暇,我向门口的执勤护士搭话。谈话间,(我了解到护士姓戴)我了解到这位护士才21岁,在人民医院入职不过几个月。疫情发生后,医院迅速调集了所有的人员力量,她所在的科室全员响应,来到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也因此来到了方舱医院。
“你担心感染吗?”“刚进舱的时候有一些吧,但是现在我们全副武装了,也就不怎么怕了。”说着,她笑了笑,指了指自己的口罩和护目镜。“就是戴着不太舒服,口罩挺闷的,护目镜老是起雾,看不太清,前天,A舱的一位医护人员,就因为缺氧晕倒了。”“开始进舱的几天挺难受的,我们每一班是6个小时,因为不能撤掉防护,所以不能喝水,不能吃东西,现在习惯些了,也有了一些小经验,比开始时好一些。”
望着这位年轻的护士,我突然想起了电视中看见的许多人。有身患渐冻症,妻子染病,却依然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金银潭院长张定宇;有骑行300公里,风雨无阻来到医院上班的护士甘如意;有主动放弃休假来到一线的武汉中心医院全体医护人员。每当听见这些报道,我都会激动得热泪盈眶,但当医护人员真的出现在我面前,我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突然意识到,电视中的那些英雄,原本也只是普通的医护工作者,在生活中,是父亲、是母亲、是儿子、是女儿。疫情当前,他们选择了坚守岗位,披上白衣,当起了我们眼中的“最美逆行者”。
“你的父母不担心么?”“当然担心啊,他们每天打电话问我情况。我只能安慰他们情况还好,方舱的防护措施很到位。再说,现在我们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都上了一线,我不能逃避。”她告诉我,黄陂人民医院在B舱长期执勤的医护人员就有5位,他们每天不仅要记录病人信息、对接医院和方舱的联络,还要负责调配方舱的物资。“所有的物资都需要我们搬到方舱,一天要搬好多次,穿着防护服呼吸不太顺畅,挺累的。”
她拿出了手中的手机,“我们第一天入舱的时候,忙了一整天,等到出舱的时候才觉得脸上勒疼,互相一看,都被勒成了‘花脸’”。
肖护士照片
与护士的交谈中,我又得知,同行的肖护士,第一天脸就被勒得红肿过敏了,第二天还是坚持如常进舱工作。项护士长和丈夫都是一线医护人员,得知公公感染了新冠肺炎后,他们决定将公公送至医院治疗,孩子交由奶奶照顾,她和丈夫则又立即投入到了抗疫斗争中。尽管护士说的很平静,我内心既感安心却又沉重。安心的是,有这样的医护人员,疫情突然变得不再那么可怕。沉重的是,在护士似乎不经意地叙述中,却包含着医护人员太多太多的付出。突然想起了前日一位医护人员接受采访时说的话“我不是英雄,只是有人需要我。”前线的医护人员总是谦虚地说自己不是英雄,但正是他们,用无私的付出,在疫情面前铸成了保护人民的钢铁长城。我忽然想向面前这位护士说声谢谢,也向所有的医护人员说声谢谢,“谢谢你们,你们就是人民的英雄。”
方舱里的小温暖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午饭时分,方舱的餐食很是丰盛,萝卜羊肉、青椒肉丝和清炒包菜,大快朵颐之后,我正和临床的大叔打趣,“咱们这可是武汉吃的最好的人呢。”方舱的广播突然响起了欢快的音乐。原来,今天正巧碰上几位病友出院。
“亲爱的患者朋友,首先恭喜您恢复健康,于今日顺利出院。在这里,方舱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广播里,护士站的工作人员向康复的患者表达着祝福。拿到康复证明的患者,自然也是笑逐言开。然而,大家并没有急着出院,反而是纷纷忙着与相处多日的医护人员合影留念。一张又一张,一位又一位,仿佛要把所有的美好回忆都记录在相片中,护士长招架不住大家的热情,只得提议所有的出院患者与方舱医护人员来一张大合影。“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振奋人心的欢呼在方舱中回响。
一批批患者相继出院
被这欢乐的氛围感染,我不禁笑了起来。路过的护士见了,打趣道“怎么,想出院了?”“没呢,这儿住的挺开心,我想多待几天。”忍不住,我也开了个玩笑。“那可不行,我们还想早点放假看樱花呢。”相视而笑,我不由得想起了瞿秋白的话。
“如果人是乐观的,一切都有抵抗,一切都能抵抗。”
方舱的生活是很规律的,检查、早餐、问诊、午餐、午休、检查、晚餐,不知不觉白天的时光一晃而过。吃完晚餐,有些病友建议,大家坐了一天,是不是该“动一动”。想到武汉方舱中流行的广场舞,一位医生建议,我们方舱也可以来一个“广场舞时间”。很快,一位叔叔自告奋勇承担起了教大家跳广场舞的任务。
“1、2、3、4;2、2、3、4……”叔叔站在前方一边打着拍子一边示范。医护人员则和其他患者一起跟着领舞叔叔的动作认真学习。尽管大家的舞姿有些笨拙,医护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动起来颇有些大白的味道,但欢声笑语还是充满了整个方舱。方舱中的人们随着音乐舞动身体,一时间,患者仿佛忘记了自己的疾病,都尽情地参与到这场特殊的广场舞中来。“1、2、3、4;2、2、3、4……”欢乐的情绪随着节拍在方舱中传递……
出于安全考虑,方舱的晚上并不会熄灭所有的灯光。第一夜,我觉得灯光有些炫目。便在早晨医护人员检查时,不经意地提到“能不能给病人配发一些眼罩?”
想不到傍晚时分,医护人员就推着载满“菊亮亮蒸汽眼罩”的小车进入了方舱。几位病人见了,围将过来,轻声议论着“我昨晚睡得不好,有眼罩真是帮了大忙。”“我也是,晚上的灯有些亮,睡着总是不踏实。”“这眼罩还是蒸汽的呢!”医护人员将眼罩送到一位位患者手中,小推车上的眼罩越来越少,患者的笑容越来越多。仿佛小推车上载着的不仅是口罩,更是一份体贴与欢乐。
发放蒸汽眼罩
深夜,戴着眼罩,躺在床上,灯光不再那么刺眼,视野陷入了一片黑暗,温热的暖流轻轻抚过眼脸,舒适的感觉使人渐渐放松。
迷迷糊糊之间,白天的记忆缓缓从脑海中流过,出院病人的笑容、领舞叔叔的笑容如同幻灯片一般在眼前浮现。有些温暖,有些快乐。
病患在许愿墙上写自己的愿望清单
“明天还会发生什么?”伴着着如此的期待,在方舱的夜里,我渐渐陷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