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宗旨是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2020的世界慢阻肺日主题为“与慢阻肺共存-每个人,每个地方。(Living Well with COPD – Everybody, Everywhere)”。
*11月18日,褚衍彪副主任医师为患者开展“世界慢阻肺日宣教活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例如我们常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反复的咳嗽咳痰和喘息,后期可以影响到全身各系统。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保健问题,全球目前有6亿人患有COPD,它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3.7%,且其发病率有着持续增长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慢阻肺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到2030年可能上升为世界第三大致死原因,且近年来,患病率显著增高,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但由于疾病的知晓率,诊断率低,给中国的公共卫生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有以下特征性症状和疾病危险因素接触史的任何人,应考虑慢阻肺的诊断: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或伴有以下危险因素: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来自家庭烹调和取暖燃料的烟雾接触史、空气污染等。具有慢阻肺家族史、过敏史、哮喘或气道高反应病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史、营养低下的人群,均属于慢阻肺的易感人群或高危人群。
慢阻肺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昂贵。一旦确诊为慢阻肺,就需要长期药物、吸氧等治疗。且该病的通气受限为不可逆性,只能改善相关症状。即使患者目前控制治疗有效,但若不慎感染等将会诱发慢阻肺疾病再次复发,甚至肺功能会出现不可逆性损伤。但它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
慢阻肺的诱因包括接吸烟、触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室内外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营养状况及机体某些基因引起的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等。其中吸烟是引起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一旦出现慢阻肺的某些症状,或者有长期慢性吸烟史或其他危险因素接触史者,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做肺功能检查,以确定是否已患慢阻肺。戒烟是最有效的单一干预措施。
对于慢阻肺的治疗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戒烟和避免致病因素、药物治疗、康复锻炼、营养支持、家庭氧疗、手术治疗等。支气管扩张剂是缓解慢阻肺症状的主要措施。虽然慢阻肺治愈率基本为零,但我们可以通过避免接触有害气体或颗粒,如戒烟、加强营养,健康饮食、树立信心,缓解压力,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等预防慢阻肺的急性发生以阻止肺部的持续损伤。
【来源:济南市中心医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