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广军事
央广网12月20日消息(孙利波)火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美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在任意一座城市品尝到它,可是,在高原边关的雪山上,火锅又是一种什么滋味呢?今天的《军旅文学之窗》播诵散文《风雪边关,难忘那顿火锅大餐》,让我们走进西部高原,与驻守在那里的官兵一起,在雪山上品尝一次特别的火锅盛宴。
当黎明的第一缕朝阳掠过西部高原的连绵雪山时,我从一顶单兵帐篷里钻了出来。帐篷顶部还附着层层白雪,虽然裹着厚厚的军大衣,但是寒气仍然侵袭着全身,让人不时地哆嗦几下。我舒展舒展筋骨,深吸了一口清冽的空气,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我站立的地方,在一座巍峨的雪山山顶,海拔超过5000米,仪表显示,室外温度只有零下9℃。与长久驻守在这里的战士们相比,我只是一个匆匆来去的过客,所以,周遭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好奇。正当我凝望着一座雪峰发呆的时候,空空如也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起来。
在这雪域边关,战士们的早餐会是什么呢?我对这顿早餐同样好奇。这时,部队炊事员一边打招呼一边向我走来,手中端着刚热好的八宝粥和营养麦片。
“在这样的高寒之地还能吃上如此热乎的食物吗?”我有点诧异地问他。“能啊!”炊事员说,“我们每个驻训点位都配发了户外防风柴油炉、蜂窝煤炉、热食保温箱等野战给养器材,战友们能够自主加热、加工食材,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烹制美食呢。”
后勤部门的助理员告诉我,为保证官兵能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中吃上热食,部队摸索出了“半成品供应、低海拔制作、便捷式遣送、高海拔加工、快捷式食用”的食物保障方式。吃完早餐,连长神秘地告诉我:“中午请您品尝一下咱们的野战火锅。”“什么?这里还能吃火锅?”面对我的疑问,连长笑着说:“这里不仅能吃火锅,还能做烧烤、包包子呢。” 他接着说:“火锅底汤是在山下熬制好的,部分食材也是在山下焯熟,再通过保温箱运送至山上,每天供应的食材很丰富。由于做起来相对方便,火锅就成为大家在高原最喜欢的美食。”听着这些话,我开始对这顿火锅大餐充满期待。
中午,战士们点起煤气灶,架起了煮火锅的专用锅。一时间,十几个火锅同时沸腾,麻辣鲜香的味道迅速弥漫在整个驻地。
在连长的招呼下,我走进一个用篷布遮蔽的地窝子。地窝子并不高,四周是用石块垒砌的矮墙,盘坐在地上,我的头几乎就要碰到上面的篷布。从现代文明的角度看,这绝对是一处保留着原始生活风貌的特别所在。
我与战士们围坐在地上,等待着火锅汤料慢慢沸腾,蚝油、香油、香醋、蒜泥等调味品早已配置妥当,牛羊肉、毛肚、鸭肠、鱼丸、菌类、蔬菜等菜品在地上摆得满满当当,足有近20种之多,馋得人直流口水,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起来。
我问战士们,在这里吃火锅,和在内地有啥不一样?一位战士回答说:“要说不一样,那就是我们这火锅的调味料里,多了雪域的风雪,边关的沙尘。这样的火锅,才能吃出军人的豪气,吃出戍边的责任。”正说着,帐篷外一阵狂风骤袭,沙石敲打得篷布啪啪作响。虽然大家极力用身体护着锅和碗,但从石墙缝隙钻进的沙尘,还是给锅里碗里增添了些许别样的“调味料”。
风势减弱,大家继续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有人看我停下了筷子,对我说:“快吃吧,这边关的土啊,可是最干净的!”
另一位战士也开着玩笑:“就是,等哪天回家再吃火锅,如果没有一点沙土调味,我可能还吃不惯呢。”说完,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被战士们的情绪感染,我从锅里夹起几块肉,大口嚼了起来。别说,那一瞬间,我真切感受到了一种沙场豪情。
与我围炉畅谈的,是一群90后、00后的士兵,他们的脸上都挂着高原特有的红晕,皮肤呈现着比实际年龄大不少的沧桑与粗糙。他们忍受着自然恶劣环境的考验,却仍在艰难困苦中保持乐观。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读到的都是“无畏”与“奉献”,是“责任”与“担当”。
一位战士不小心把菜掉到了地上,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夹起来,吹掉附着的杂物,几乎未作停留就送到了嘴里。炊事员对我说:“战友们送菜上山不容易,我们呀绝对不能浪费。”
的确,这里的高原缺少绿色的生命,这一棵棵蔬菜不知历经多少漫长的车载旅途,才被战士们用人力背上这连苍鹰都望尘莫及的山巅。此情此景,我的眼眶再也承受不住泪水的重量,眼泪簌簌地掉到了碗里。
吃完午饭,我这个“边关来客”就要离开了。战士们列成一队挺立在风中,集体为我送行,像是一堵迷彩色的钢墙。我走上前,与每名战士握手、拥抱,最后庄严敬礼,转身的瞬间,我又一次红了眼眶。
下山途中,我遇到一座石塔,由十几块石头自然堆成,高约一米。同行的战友告诉我,这石塔是战士们在上山途中休息时垒的,任凭风骤雪狂,它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一道奇景。我想,组成石塔的这一块块石头,不就像我们戍守边关的战士吗,他们不需要粘合剂,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向心力,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他们必然是不可撼动的。
一晃,时间过去许久,我也早已回到了内地的都市。每当深夜静思,或与亲友聚餐的时候,我的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回到那个雪域边关的高山之巅,总会想起那顿美味的火锅,想起那些可爱的战友们。雪域高原赤子情,是他们,默默保卫着祖国的领土,守护着人民的幸福,用青春书写出最美丽的人生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