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在线下给妈妈们讲过《杰瑞的冷静太空》这本书,当时有位妈妈就跟我说:“这本书里的方法没什么用,故事是故事,现实是现实,两者差距太大。”
我说:“你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做的呢?”
她说:“我给孩子讲完这个故事之后,就问他是不是需要建立一个‘冷静太空’?他回答是,我就给他房间的墙壁上贴了一张‘可乐的冷静太空’几个字,让他以后发脾气的时候,对着墙壁上的这几个字冷静冷静。”
顿时汗颜,接着我又问:“那孩子后来发脾气,你就是让他面对墙壁去冷静?”
哪位妈妈说:“是啊,刚开始冷静还有点用,后来就彻底没效果了,所以我觉得纸上谈兵怎么也好谈,实际运用的时候就抓襟见肘了。”
之后我慢慢想这位妈妈,原来她给孩子读绘本只是看表面的东西,没有用心地去挖掘作者背后的意图。有些绘本它不是让你用来教育孩子的,是让你改变对孩子的看法,改变你自己的。
《杰瑞的冷静太空》作者美国教育家简·尼尔森曾经说过:“让孩子诚实做自己,特别是情绪诚实。”
有时我们从自己身上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要尽快堵上孩子情绪的出口,缩短面对情绪的过程。可是,孩子从来都没能跟我们学习到疗愈情绪首要的方法,是需要释放情绪。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格也更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或者极度压抑,或者极度暴躁。
在《杰瑞的冷静太空》里,面对杰瑞各种火爆脾气的时候,看看杰瑞的妈妈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一、启发、接纳
“我能看出来你很生气。想说说是怎么回事吗?”
妈妈没有马上指责杰瑞的粗鲁行为,而是首先注意到了孩子的情绪,并正面表达出自己的关心,然后启发杰瑞说出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杰瑞的坏情绪进一步升级时,妈妈张开双臂向杰瑞表达充分的接纳。
妈妈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往往自己的情绪比孩子还高,“怎么了一回家就摔门踢桌子的?到底怎么回事?”追根究底的询问让本来就有情绪孩子更加难受。
第二、共情、引导
杰瑞告诉了妈妈他是怎么摔倒的,怎样打碎了为爸爸生日做的陶碗。
妈妈说:“真抱歉,杰瑞。那个陶碗让你感到那么自豪。它碎了,你一定感到很伤心。”
杰瑞回答:“我很伤心,也很生气。”
妈妈说:“感到伤心和生气没有关系,但伤害自己、损坏桌子就不好了。你记住了做深呼吸。当你生气的时候,还能做什么帮助你平静下来呢?”
“我不知道”杰瑞难过地说。
“我有个主意。你想听听吗?”
“好吧。”杰瑞说。妈妈通常都有好主意。
“如果你要建一个让自己平静下来的特别地方,那会是什么样的呢?”
杰瑞闭上眼镜,想啊,想啊。
“我知道了。”杰瑞喊道。
“外太空?那里应该是黑色的,有许多亮晶晶的星星,还有很大的五颜六色的星球,还有一个我可以坐进去的大宇宙飞船。”
妈妈对杰瑞遭遇的事情表示理解,认可孩子的感受。并告诉孩子要把情绪说出来,而不是伤害自己损桌子,从而引导杰瑞思考新方法,关注解决问题。
这时候如果有孩子天马行空地想象自己的冷静太空是个什么样子,就需要妈妈们更多的耐心,慢慢引导孩子去选择。而我们的可乐妈妈,只是给墙壁上贴一张纸条,这是冷静角还是让面壁思过呢?
第三步、解决问题
“听上去是个很棒的主意。你给这个特别的地方起个什么名字呢?”
“我叫它杰瑞的冷静太空,因为它像外太空,还能帮我冷静下来。”“好啊,”妈妈说,“我们去你的房间找个地方建你的冷静太空吧。”
妈妈继续让杰瑞参与解决问题,向他提出能让他思考的问题,并让他说出他的想法。
妈妈知道让杰瑞参与建立自己的积极暂停角有多么重要,这能让他感觉这个地方是“属于自己的”,还有助于他感觉自己很能干。
通常妈妈们碰到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想尽快平息这种情绪,就会嘚吧嘚吧一大堆说教,无休的说教就会变成单方面的指责,这样孩子就感觉不到丝毫的尊重和认同。
第四步、积极暂停
几个小时后……
杰瑞在画画时又碰到了麻烦。
“哼……!”
杰瑞很生气。他感觉自己的脸在发热,牙齿咬的咯咯响,心在怦怦跳。他想扔掉颜料罐,把画纸撕碎。
然后,他想起了自己的冷静太空,便飞快地向自己的房间跑去。
妈妈没有带杰瑞去积极暂停角,而是他自己去的,因为她已经帮助他学会了自我控制和自律——这是帮助他形成对自身能力的信念的重要步骤。
用各种方法来教育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旦出现了生气和不满的负面情绪,就可以躲进自己的冷静角好好安慰一下自己。
这个故事说明了“纠正行为之前,先建立情感联系”和“专注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让孩子认识到生气、愤怒、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父母应认可和接纳,不必为此感到内疚、害怕,而且还要让孩子知道如何在发脾气时冷静下来,解决问题。并且,告诉爸爸妈妈怎么应对孩子发脾气的问题。养孩子本来就是一门艰深的课程,即使是博士,在育儿方面也有可能是小学生的水平,所以,在育儿的路上,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育己“,只有自己学好了、做好了,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有效前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前提则是全面的接纳孩子,而接纳孩子的开始,就是全盘接纳他们的情绪。
冷静角与面壁思过的区别
冷静角国外叫它 “time out”,“time out”即暂停。当张宏武导师把这么好的方法引进来后,大部分人把”time out”变成了我们传统的罚站、面壁、面壁思过等,把积极的冷静,变成了一种惩罚。其实它们是有着本质的区别。那么,真正的暂停应该是怎样的呢?
Time-out不是惩罚
Time-out最初是指比赛中的一种暂停,而在国外,常常被用于当孩子犯了错,警告、提醒后仍然屡教不改时,就会用此种“暂停”的方式,让孩子到一个特定的区域,或者是坐在一张椅子上,或者是某个角落,让他们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几分钟以后才能得以继续。
有一次我的同事跟我说上课时间学生出去打篮球,她叫回来让学生去“罚站”,跟他们说让他们好好想想,自己错在哪儿?—-我说其实你这样做,他们是不会去反思的,反而还会怨恨你,脾气犟一点的,还可能会让你下不来台,直接给你顶回去,或者有逆反心理,从此你的课就会出现各种捣乱。
Time-out是积极的
事实上,“暂停”应该是积极的,它应该是让孩子,更甚至于让父母有效冷静下来的一种方式。
在《正面管教》一书中,作者简•尼尔森指出,“暂停”应该是用来安抚情绪。运用“暂停”这一方法的关键,是零惩罚,只是安抚和舒服。
回想一下在什么情况下孩子更愿意听你的话?当然肯定不是在他们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吧。当有情绪的时候你还让他面壁思过,给他各种说教,这样只能让孩子更加逆反、抗拒。而如果他们的情绪慢慢地平静下来,开始需要你的时候,哪怕你不说话抱着他,都是非常正能量事半功倍的。
在简•尼尔森看来,这样一个冷静角的设置,这样一种积极的“暂停”的处理办法,是要帮助孩子感觉更好(这样他们才能接通理性大脑),而不是让他们“感觉更糟”,不是让他们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只有感觉好了,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绘本简介】:
小男孩杰瑞因为摔了一跤,打碎了为爸爸生日做的陶碗,回到家后大发脾气。在妈妈的引导下,他建立了自己的“冷静太空”,学会了发脾气时如何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
本书是一本适合亲子共读的绘本,能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让父母更好地理解“冷静”的作用和方法,而且,是对“正面管教”的工具~“积极暂停”和“冷静角”的一个有益补充。
适合年龄:3-10岁
安琪儿PD父母课堂,80后两位一线教师,为人母为人父,喜欢儿童心理学,在育儿的道路上,一起成长!如果觉得有用,欢迎转发,让更多的人受益。欢迎关注我,每周更新文章,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