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请给我小小的“仪式感”

好友在朋友圈发了条消息,我习惯性地评论了下,很快她便回了过来:“喂,我离开福州了,有没有想我?”

我在思考着怎么回复她这个问题,突然就意识到哪里不对,最终聚焦到:她离开福州了!

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有难过,有失落,有埋怨……我说:“你都不向我正式告别下就滚回去了?”

是的,她离开了,去另一座城市工作生活,将很久不再回来。我当然是知道她离开了,而且也知道她离开的确切日期,只是这一切的消息都来源朋友圈,而我潜意识认为,她只是去度个假,很快就会回来。

心里的落差不言而喻,我们来自同一所高中,大学去了同一座城市,隔三岔五见面谈心,相知相伴十年有余。如今我还在,她已经远去。突然的分道扬镳,令人无所适从。我埋怨她的不告而别,也恨自己的后知后觉,不是没有心里准备,只因没有好好说再见,一时不知所措。

后来我才知道,我之所以会情绪波动,只因中间缺少“仪式感”——这个听着有点矫情,却又合理存在的东西。仪式感不一定要海陆大餐,也无需声泪俱下,一句话,一个拥抱,互相告别,互道珍重,足以。若当时我们有慎重地说声再见,那么此时的我一定不是恍然若知的样子。

仪式感是不可或缺的吗?不是。但我们却能透过仪式感,看到尊重。毕业季同学互相拥抱告别,表达的是对多年同窗之情的不舍和内心深切的祝福。同事离职,简单的送别仪式,表达的是共事一场的缘分和昔日的扶持照顾。即便恋人分手,哪怕最后留给彼此的是背影,也希望能亲耳听到对方郑重的决定。离别的仪式感预示着一段旅程的结束,我不求它多隆重,但请以特有的方式让我铭记,这是对一段情谊的重视,也是对我的尊重。

和朋友真儿聊天的时候,说到她大学舍友小秦,直摇头叹息,不为别的,她说,毕业之际小秦的漠然离去伤了她及其他舍友的心。 毕业此去经年,不知何时再见,省内的伙伴尚可偶尔聚聚,但对于隔了千山万水的小秦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每每想到小秦,真儿内心伤感便重一分。最后的那几天,舍友们询问小秦归期,可小秦却总是一副神神秘秘无可奉告的样子,直到一天清晨,小秦在舍友的熟睡声中悄然离去……

有意思的是,小秦并不是一个人默默远走,为她送行的人有,只是没有同甘共苦陪伴了四年的舍友。得知真相的舍友们内心五味杂陈,她们无法理解小秦的行为,是怕离别的伤感吗?还是不屑与舍友说再见?小秦没有解释,舍友们亦没有追问,只是这场无声无息的告别似是一堵墙,横在了小秦和舍友之间,即便后来偶尔的聊天互动,也是生疏客套,少了热络。是的,你把别人关在门外的同时,别人也向你关起了门。

真儿说:“其实也无关告别,只是感觉四年的感情都喂狗了。”

曾看到这么个故事:女友在和男生异国恋的过程中爱上了别人,并向他提了分手。隔着大海和时差,男生伤心欲绝却也无力挽回。一个月后,他背着行囊,用半年来攒下的积蓄,买了张机票,漂洋过海—只为面对面听她说声“再见”。朋友说他傻,吃力不讨好,还白费了半年的省吃俭用。男生却说:”我攒钱本就是为了去看她,况且我们约定过若要分手一定要当面说。”“如今我也释然了,好好结束,才能好好开始。”

漠然离去从不是个性,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但求好聚亦好散。

不是所有的离别都需要“仪式感”式的告别,也不是所有需求都是“玻璃心”似的矫情。若一段旅程是彼此人生中重要的篇章,若你还珍惜我们之间的情谊,那么离别时请给个机会,让我向你道个别,祝你前程似锦!

免责声明: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页面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12小时内删除。